剑突下疼痛,该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2016/7/13 9:20:15来源:医客

【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


【主诉】剑突下疼痛2月


【现病史】首诊时诉剑突下疼痛,放射至周边,无明显反酸烧心,伴饭后咳嗽咽痒,无痰,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神清,精神可,体型消瘦,面色萎黄,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正常,心率80 7欠/分,律齐。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以下是群内医生们的初步讨论


“胃脘痛”

“反流性食管炎”

“浅表性胃炎”

“癌前病变”


【辅助检查】胃镜(2009年8月5 13):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窦)轻度慢性炎,腺体轻度萎缩,伴粘膜及小凹上皮增生,(食道)鳞一柱状上皮粘膜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单纯性增生。患者诉病初曾服用抑酸及保护胃粘膜药,服药期间症状可缓解,但停药后会立即发作。自诉虽然病程不长,但现在经常因为剑突下疼痛而影响13常活动,饮食减少体重下降,每天都没精打采,工作不能集中精神,生活也失去兴趣,遂前来求助中医治疗。舌淡红苔白,脉弱。


【入院诊断】: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功能性消化不良;


以下是群内医生们的进一步讨论


“胃痛”

“脾胃虚弱”

“脾气虚”

“中气不足”

“神经官能症”

“慢性胃炎”


【西医诊断】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病名】:胃脘痛病

【辨证】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痰瘀互阻。


【治法】辛开苦降,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方药】泻心汤加减。


清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3 g、吴茱萸3 g、浙贝母10 g、海螵蛸30 g、瓦楞子30 g、青黛10 g、百合20 g、降香10 g、三七粉3 g、旋覆花10 g、生赭石20 g、白蔹10 g、白及10 g、海浮石30 g。

7剂水煎服。


【复查】一周后二诊:诉剑突下疼痛减轻,伴嗳气,咳嗽咽痒缓解,口干,大便偏干。舌暗淡苔白,脉弦滑。考虑肺胃阴虚,痰热内阻,将前方干姜改为瓜蒌20 g,百合增加至30 g,以滋阴润肠,清化热痰。14剂水煎服。


又过一月后三诊:诸证减轻,但仍饿时胃痛,口干,大便由干变溏,舌淡黯苔黄腻,脉沉细。考虑胃阴不足,肝胃不和,于前方去黄连、瓜蒌、吴茱萸,加醋柴胡10 g、北沙参15 g、麦冬15 g,以养阴和胃,疏肝止痛。7剂水煎服。


11月22日四诊:诸症状均有减轻,偶有胃痛嗳气,大便已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考虑气滞血瘀存在,于前方去青黛、百合,加蒲黄炭10 g、五灵脂10 g,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7剂水煎服。


11月29日五诊:胃痛减轻,偶嗳气,舌红苔黄,脉沉弦。考虑胃热存在,于前方去柴胡、降香,加蒲公英3O g、黄连3 g,以清热和胃。7剂水煎服。


12月17日六诊:饮食不慎后胸骨后疼痛,伴反酸烧心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弱。考虑血瘀阻络,于前方去旋覆花、代赭石,加全蝎3 g、蜈蚣3 g以通络止痛。


l2月24日七诊:偶有胃脘部不适,已无胃痛反酸烧心,二便调,纳眠可。舌淡苔白,脉弦滑。前方去海螵蛸、瓦楞子,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20 g,以降逆和胃,服七剂以巩固疗效。以上就诊同时配合康复新液口服以敛疮生肌,修复损伤的食管粘膜。整个治疗过程未用西药。随访1年,未有复发。


【病例讨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症多以症状命名,可见于“噪杂”、“吐酸”、“反胃”等病,但临床也可见症状不典型者,可根据胃镜检查辨病施治。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所以说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虚痰阻有关,治疗时宜健脾化痰,和胃降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复杂多变,在临床辨证时常以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居多。在临床辨证及治疗中,首先要通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情绪不畅者病在肝胃;饮食不节者病在脾胃,禀赋不足、久病及劳倦内伤者病邪除脾胃外可累及肝肾。


对于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由于其多有脾胃虚弱,痰湿闭阻,气机不畅,故从痰辨证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辨痰在咽喉、胸膈、食管、胃或大肠,再结合兼证综合辨证施治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方便准确的辨证方法。临床应用中可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特别是对于症状不典型者辨病施治更为重要。同时也应兼顾制酸止痛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还有一些用药小窍门。如常用治疗反酸烧心对药有:海螵蛸与浙贝母,瓦楞子与海浮石,黄连与吴茱萸,黄连与干姜,煅龙骨与煅牡蛎,海藻与昆布,龙胆炭与黄芩炭等,可根据具体情况临证加减。本例中患者以胃痛为主证,胃痛是由于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气滞血瘀所致。脾虚失运,痰湿不化,气机不畅,反复发作导致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引起血腐肉败,故形成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由于脾属脏,属阴;胃属腑,属阳。脾虚多为脾阳不振,中焦虚寒,痰湿内阻;胃气不降,多郁而化热,气机不畅。故脾病多寒,胃病多热。脾胃不和多为寒热错杂。故本病属于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痰瘀互阻。用《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用失笑散、全蝎、蜈蚣活血通络止痛,用浙贝母、瓦楞子、海浮石等清化顽痰,用白蔹、白芨敛疮止血,加康复新液(美国大蠊提取液)起到通利血脉,生肌平疮作用,可促进损伤的粘膜得以修复,用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之粘膜充血糜烂,疗效较好。本病例是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诸药共用起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理气止痛、活血通络,促进黏膜修复之功效。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及起居关系密切,许多病人经一段时间中药治疗后症状能得到改善,但生活习惯不好,经常饮酒、熬夜,或工作紧张,焦虑,情绪易波动等,易导致病情反复。所以在临床中应多嘱咐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否则事倍功半,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