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已降到正常值,他汀能减量或停服吗?得看这个条件是否满足

2019/11/26 11:06:51来源:问上医

很多患者经常私信我,说我现在低密度脂蛋白已经降到正常值了,一直也挺稳定的,能不能考虑停服他汀或是减量,改用半片或是隔天服用呢?

答案是:尽量不要,不建议这么做!

他汀类降脂药应当长期服用且不可轻易停用,即便低密切脂蛋白降至正常也不能停用。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知道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在我们体内发挥作用的。

他汀类降脂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主要将血液中的脂肪等物质运送进全身的组织细胞中,当血管内皮被运送进过多的脂肪时,便可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使脂肪发生变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二是阻止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三是清除已经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为基础。

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从食物中直接获取,但只占全部胆固醇的20%,二是肝脏合成,人体80%的胆固醇由此而来。

因此想要降低胆固醇水平,最主要的就是限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数量。


肝脏合成胆固醇需要很多酶的参与,其中,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最为重要,它的活性越强,合成的胆固醇就越多,同时与脂蛋白结合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越多。

肝细胞上有很多吸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受体,可以清除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多时,受体就会吃不消,清除能力便会下降,致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升高。

他汀类药物就是来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减少,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酶抑制剂。

一方面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量,另一方面解除了肝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抑制,从而增强了肝细胞自身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能力。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缩小和稳定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中的脂质,从而降低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

能不能吃推荐剂量的半片?

服用他汀能不能减半是低密度脂蛋白说了算。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减量服用:

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8mmol/L以下,并且依靠半片他汀能够维持低密度脂蛋白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就可以吃半片他汀。

服用他汀后,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了30%以上,且达到目标要求,但经检测肝转氨酶有升高但尚未超过正常值的3倍,或出现肌痛且检测肌酸肌酶尚未超过正常值的4倍时,可以尝试减半服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减半服用他汀后的患者,要注意在6周内检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如超过了既定值,则应恢复原有剂量服用,并在6周内再次复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那隔天吃一次呢?

一般我们建议,即使血脂达标,也最好不要隔天吃药。

若是血脂过低或一些心血管风险因素比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降脂药减量而不是隔天吃的做法。

除非是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后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受损或者肌酶升高的情况,可以采用隔天服用的方法。

若实在需要隔天服用的,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吃的是长效他汀,二是隔天吃药副作用消失,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说某些患者吃他汀副作用明显,出现肝损伤和肌肉症状,同时吃的是长效他汀,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

正巧,这些人每天吃一次药就有明显的副作用,而隔天吃一次却没有。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建议患者隔天吃一次他汀。

但对于那些正常口服他汀没有明显副作用的患者,我们不推荐隔天吃一次他汀类药物,因为减少了药物用量和频率,就可能会使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虽然我们常说,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有引起肝功能受损、肌酶升高、血糖升高等的可能,但发病率是非常低的(如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约0.5%~2.0%),且大多数损害是可逆的,经减量或停药可完全恢复正常。

问上医提醒大家

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来说,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还是应该服药。

他汀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mmol/L,心血管危险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

用药6周内,应复查血脂及转氨酶及肌酸激酶;

若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

若血脂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可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

另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少油、主食不过量、坚持运动、按时作息等是确保他汀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综合在一起,才能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