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与“跖疣”,治疗可不一样!

2019/7/24 14:15:29来源:博济药学作者:黄振杰

“鸡眼”学名叫肉刺,因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圆锥状角质增生,它长得极像鸡的眼睛,便有俗称—“鸡眼”。“鸡眼”中心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容易刺激神经末梢,又好发于足部的受力点和摩擦点,所以会引起疼痛。临床上除了切除之外常用的药物是鸡眼贴(主要成分是水杨酸、苯酚),一般用药过程中保持无感染伤口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完全祛除“鸡眼”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724141555.jpg

今天讲述的主角和“鸡眼”长得非常像,人们也常常把它误诊为“鸡眼”,它是什么呢?它就是跖疣。跖疣是发生在足部,诱因和鸡眼相似,因为长期摩擦和压迫,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可通过直接传染或者自身传染。跖疣具有传染性,虽然外观和“鸡眼”十分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大不相同


案例一:

小明是公司白领,每天都要穿皮鞋跑业务,加上缺少锻炼,发现脚底下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疙瘩,一开始以为是鸡眼,自用鸡眼贴后发现疙瘩越来越大,甚至在脚底其他位置都长出了小疙瘩。


分析:小明的足部长期受到摩擦和压迫,加上身体免疫力下降,使用鸡眼贴后腐蚀了皮肤,HPV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相互传播,所以疙瘩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