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此市投1.6亿,为赤脚医生穿上鞋,提高乡医待遇!

2016/12/14 11:27:59来源:青岛日报

导读:他们平均年龄50岁,工作经常是24小时待命,常年奔走在庄户人家,为乡里乡亲的健康竭尽心力,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也被称为“赤脚医生”。年龄偏大、待遇偏低,科班出身不愿意干,不懂医的又干不了,很多地方的乡医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2015年以来,青岛从乡医的“进口”、管理和“出口”等几方面出台多项政策,为乡医的发展铺路。“大家都叫乡村医生为‘赤脚医生’,青岛要为‘赤脚医生’‘穿上鞋’,更要‘穿好鞋’。”市卫计委农社处处长张万波表示。



乡医招聘面临难题



    

据市卫生计生委统计,青岛现有规划内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024个,执业乡村医生6879人,平均每名乡村医生服务人口约为600人。数据显示,青岛在岗乡医平均年龄为50岁,平均服务年限为28年,乡医老化现象日益凸显。乡村医生主要来源以前“赤脚医生”、卫生学校培养人员组成,以高中学历为主,约占60%。

    

“青岛的乡医年龄普遍偏大,前两年还有八十岁仍然在岗的。”张万波表示,现在乡医队伍中年轻人较少,有些卫生室老乡医退了就没人再干,只能继续返聘,乡医里的年轻人,不少是子承父业。

   

 “当乡村医生,平均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自己再交着保险。在做乡医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着农活。尤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卖药不能加价,乡医既累也不太挣钱。”莱西市一家乡村卫生室负责人说。同时,由于存在一村多个卫生室以及服务人口数量差异等实际因素,乡医的年实际收入不太高且差距较大,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

   

 “乡村医生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和服务地点偏僻,对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学生缺乏吸引力。”市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开始,青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40名全日制临床医学(含中医)本科毕业生,经三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服务期限最低5年,以此解决乡镇卫生院缺少医生的难题。而且,这批招聘人员并非长期待在基层,服务期限结束后,在报考大医院时享有特殊优惠政策。但是,这一招聘进行得并不顺利。2013年招聘240人,笔试名单却只有91人,还缺考24人。2014年,这一招聘计划减到63人;2015年,招聘计划为51人。2015年笔试成绩公示表格中显示,67人报名参加,缺考27人,实际考试人数不足招聘数,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只有45分。

    


政策性补助为乡医涨薪



    

要让乡医岗位真正变得有吸引力,就要提高他们的待遇,要让有能力的乡医乐意留在乡村。”张万波表示,今年以来,青岛增加投入资金约1.6亿元,用于提高在岗乡村医生和发放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

    

<一>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52元,按照不低于48%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规划内一体化村卫生室承担,并按照不低于其服务人口筹资总额48%的标准经绩效考核后拨付相应的补助经费。


<二>  将一般诊疗费支付标准由6元/次提高为10元/次


<三>  鼓励为村卫生室购买医疗责任险,每个村卫生室投保资金不低于3000元,用于村卫生室意外诊疗事故的赔付。


<四>  鼓励为每个村卫生室投入不低于3000元,用于村卫生室正常运行所需基本诊疗设备设施维护。


<五>  鼓励将基本药物补助由6000元/人提高到不低于10000元/人


<六> 支持乡村医生承担农村居民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涉及的医疗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全市每名在岗乡村医生年收入同比上年增加近30%。

    


2015年1月21日,在乡医岗位上工作了42年的老乡医王竹英从沙子口卫生院领取了“乡医生活补助存折”。回忆起那天的场景,王竹英仍然记忆深刻:“根据我在岗的时间,我一个月可以领到840元退休金。”当天,首批24名老乡医从沙子口卫生院领到了乡医生活补助存折。

   

 “年满60岁必须退休离岗,同时发放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解决了老乡医们的‘出口’问题。”张万波介绍说,今年,青岛共对建国以来全市25746名从事乡医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调查认证,对现属于青岛市户籍、在省内村卫生室连续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满1年(含1年)以上,已离开村卫生室的1.6万余名老年乡村医生,按照工作年限每满1年每月2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老年乡医平均每人每年领取生活补助金约5000余元,最高的达1.4万元。

    


定向培养添新鲜血液



    

2009年,学中医的薛大同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2014年4月,作为全科医生并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他到黄岛区灵珠山街道小南庄社区卫生室当上乡医。像薛大同这样科班出身的乡医,在全市毕竟是少数。张万波表示,要解决好乡医的“入口”问题,需要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让真正合适的、留得住的人为广大基层农村群众健康站好岗。

    

今年11月22日,崂山区举行公开招聘一体化卫生室合同制社区医生选岗工作,13名考生依次选岗。该区卫计局信息站站长韩阳介绍说,经过意向签约、审核、面试、考察、体检等流程,13名招录的学生以聘任制形式实行合同管理,与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核定工资标准,为其按规定交纳各类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创新了乡村医生聘用管理制度。此外,崂山区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试点。崂山区招录的毕业生、免费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可享受“两免一补”,即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并发放定额交通补贴。

    

崂山区试点乡医“怎么进”,即墨则试点乡医“怎么组织,怎么管”。到今年年底,即墨将建成21处中心村卫生室。据了解,中心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实行紧密一体化管理,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有的还设置康复室、中医室,部分中心村卫生室还与计划生育、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融合发展。“中心村卫生室的建设,优化了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室布局,缓解了老年乡医退出后造成的人员空缺问题。同时,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四至五名乡医,可以有效整合人力资源,使乡医轮流进修培训,避免人走岗空的情况出现。”即墨市卫生计生局业务科主任毕建斌介绍说。

    

“经崂山区试点走上岗位的乡医,将享受职工保险的待遇,这样,既解决了乡医的进口,同时也解决了乡医的出口。而即墨则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设置村卫生室、调配人员提供了好的经验。这些经验我们将会在全市推广。”张万波表示。

    

除了解决“怎么进”、“怎么管”,青岛各区市都在创新乡医的调配、培训办法:崂山北宅卫生院选拔确定了28家一体化管理卫生室负责人;同时,还有42名乡村医生完成双向选择和竞聘上岗,10余名乡村医生自愿到山区卫生室工作,打破了以往乡村医生由卫生院调配的模式;胶州市建立并实施了乡村医生网络平台学习考试考核管理系统……


结语:

近段日子,不断有传出各地区提升乡村医生待遇的消息,对于乡村医生无疑是个好消息,光看看别人家的福利,就觉得开心,但也希望各地能推广开来,虽然乡村医生的身份、用药、工作强度都还悬而未决,但最起码重要的待遇、养老问题在慢慢缓和改善,希望乡村医生的日子能越过越好,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