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如何学习中医适宜技术

2019/4/2 14:44:08来源:村医之家作者:白芥子

根据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足见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服务提升之重及普及之急!

 

作为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的重头戏,近年来各地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乡村医生已经全覆盖,并且还逐步发挥医共体的“传、帮、带”教学形式与“专家与专科”双下沉模式,对辖区内乡村医生进行了多年多次的手把手辅导与现场临床操作,为乡村医生进一步掌握及灵活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便利。

 

照理说乡村医生在经过了如此高密度的培训及高质量的带教下,应该在临床诊疗中能熟练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为老百姓提供可及、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但是从某些基层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吐槽及应用诊治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很多乡村医生还是不会应用或者用后效果不显。这折射出中医适宜技术在多年的培训中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我学了一年,感觉没有学到一点东西”

 

前几日在卫生院开月会,有同行提起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时,一位在本乡拥有唯一执业医师资质的村医吐槽说道,“我风来雨去、忙忙碌碌地学习了一年的中医适宜技术,感觉没有学到一点东西?我现在连个火罐都拔不好”。

 

笔者真为这位村医汗颜!为什么称中医适宜技术,个人理解就是简便可学、效果可靠、价格低廉、适宜在基层推广及应用的治病方式!正因为简单易学的特征,才适宜基层医生掌握及应用,可是这位村医学了一年都不会拔罐,根源是村医自己不去动手的缘故,学了不用是等于没有学。

 

何况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中的拔罐、针刺等,一定要在不断的反复动手练习后,才能掌握其技巧与规律,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在临床。

 

“这个医生不行,腰扭了扎了二次针,还严重了”

 

近日碰到一位因搬重物而致腰扭伤的中年患者,说在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扎了二次针,非但没有减轻症状,反而疼痛加剧,直不起腰,跑路时步履不稳,痛苦异常。还说这位扎针医生曾在三甲医院培训学习过,但是扎了针没有减轻腰痛症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古人曾说过,医门十三科,针刺见效最捷!这位医生坐中医门诊,肯定是位有中医学历或者经过规培转岗及系统学习过中医适宜技术的专业医师,为什么连这么单纯的急性腰扭伤都解决不了呢?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多年,虽然在基层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学习了不会用,用了没有效等等,那么如何破解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不力的瓶颈呢?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勤习苦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的原因不是难学,而是难坚持。中医适宜技术中的一些操作过程,都是要依靠平时的反复练习及学习的积累,否则,临到用时方恨少,操作手法不熟,就取不到疗效。

 

譬如拔罐是适宜技术中最容易的,但是平时不勤习勤练,不掌握火候的燃烧程度,不熟练拔罐的快、准、轻手法,非但拔不住或拔不好罐而起不到疗效,而且还会烫伤到患者,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事故。针刺也然,平时不练好进针的技巧与运针手法,在临床中怎么能做到“风吹浮云“的效果?

 

二要学以致用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另一方面在于学以致用难。因为多年前聆听过一位资深中医师对针灸的个人观点,谓针灸是一门手艺活,是依靠双手操作针具为患者治病;依靠手功的技巧与技术产生治疗效果;依靠手随心转的技艺为患者驱除病痛。

 

故要熟练应用针刺,一定要平时多练习针刺的基本功,只有在不断的临床中摸索出疾病的规律与治病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医适宜技术的神奇疗效。

 

三要临床实践

 

古人云: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逐渐认知过程。在尝试某种中医适宜技术过程中,不要以为没有效果就放弃应用,而是要在临床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分辨出有效与无效的原因,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否则,永远入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大门。

 

可见学会一项中医适宜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要勤学苦练,学以致用,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学会及灵活应用。

 

在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严禁严控输液及抗生素的大环境下,掌握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是乡村医生开辟诊疗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当前乡村医生的公卫及家签任务繁重,很多患者不愿意或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在如此情况下如何真正学会及临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并以此留住患者,还需要乡村医生自己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地在这条路上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