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医改以来,乡村一体化管理弊端问题日渐呈现。这种只注重表面形式而缺乏实际可行管理的方案让农村卫生日益减弱,村医流失、村卫生室人去室空。
那么农村卫生到底该怎么管理才能真正有人愿意去干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公办与民营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有活力。尤其是对于一体化村卫生室必须从人财物管理都要公办才可能做好农村卫生的基本保障。 当前一体化管理弊端日显 当前所谓的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除了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公卫、家医签约等工作实行考核管理外,其他实际上村卫生室都是自负盈亏、自收自支。 所以在缺乏稳定可靠工资来源的情况下,村医必然把医疗盈利行为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人性必然。 在基本药物受限等情况下,村医更加要寻求盈利方式,所以明里暗里违规现象不可避免,当地管理部门为了让村医做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种粗放式管理的结果就是村医不会把基本公卫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能拖就拖,能造假就造假,糊弄过去就行了,干得不好就扣经费,扣了经费他更加不满。 你管的太严了他不能生存了大不了不干村医。所以让公立卫生院来管农民身份的村医,没有抓手,无法管好。 基本公卫保持公办才会有保障 为什么民营资本愿意投资医疗机构,但是却很少有民营资本来投资开展公卫的机构,其根本就在于公卫是带有强制性和公益性。 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又是事关全民健康大计,对慢性病防控、疾病防疫、延缓人类寿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有机构和专人来开展才可能做好。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粗放型的一体化管理几乎没有可能做好这些工作。唯有让实行一体化的村卫生室具有公办性质,从人财物上面与卫生院上一样管理才可能做好。比如对于已经有村医的一体化村室严格招聘条件,招聘当地具有规定资格的村医纳入卫生院同工同酬管理,对于没有村医的村卫生室可以卫生院派出医生或者从人数多的村室调配村医去工作。 这些纳入管理的村医都按照按照卫生院职工同样对待,退休后有保障。以基本公卫、健康扶贫等工作为主,配备慢性病等管理人群的必须用药,这部分人才会专心干好公卫工作。现在公卫即使只是把老年人、慢病管理、重精管理等重点人群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不愁没有事干。 放开基本医疗有活力 解决好基本公卫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基本医疗了。实际上对于现在的一体化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村民也非常不满意,表现在服务不积极、药品不够用、就医不方便等。 为什么一体化管理前乡村医生很少有要待遇、要养老呢?就是因为他们自收自支、靠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态度赢得村民的信赖,在医疗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现在的一体化管理大锅饭现象实际上剥夺了他们靠自己能力挣钱的权利。 笔者认为,国家已经在鼓励个体诊所发展,在个体诊所不愿进驻的农村地区为什么就不可以鼓励个体村卫生室发展呢? 当然,有必要对个体村卫生室人员的资质加以限定,比如至少必须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才可以申请个体村卫生室。这样也可以促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现象,让努力者看到希望。让那些有能力和资格的乡村医生以自己的能力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方便村民就医。而且医疗保险也应该对这些符合条件的个体村卫生室开放,让村民得到实惠。 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卫生可以采取公办和民营个体“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开展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 总之,全民健康不能落下广大的农村,面对着当前农村卫生严峻的形式,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必须真正重视当前的农村卫生困境,采取切实可行符合农村实际的解决方案,让农村居民得到有效的健康保障。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