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药品扩容,慢性病患者才能配药不出村

2019/4/1 15:59:42来源:村医之家作者:苏研

据调查了解,各地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冠心病、慢阻肺、肿瘤、心肌病、贫血、类风湿病、精神分裂症等慢性病患者药品短缺现象。


现有的基本药物目录中所列入的药品,与实际慢性病村民药品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满足不了村民就医吃药的正常需求,有些空缺还较大,“开方没有药”、“在村卫生室买不到慢性病用药”成了广大乡村医生的困惑,变相导致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窘境。

 

也常常听到一些村民唠叨,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后,反而不方便了,原本常见的慢性病可在村卫生室就诊拿药,现在却由于村卫生室没有,不得不多花路费、多花诊疗费到乡镇卫生院,甚至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原来能在村卫生室就诊拿药的不少患者就这样被推走。

 

一些到上级医院治疗后再回到村卫生室的慢性病患者,由于村卫生室现有药物品种不能满足其康复与维持治疗的需要,仍不断往返于上级医院,造成一些村卫生室“门诊冷落”,医院特别是县级及以上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面对村民的埋怨,村卫生室人员也有苦说不出。


村卫生室是每月在固定时间向卫生院报送一次基药订货单,再由卫生院向基药配送企业订购。接着,配送企业将基药配送到卫生院,然后再分发到村卫生室。


很多地方,由于基药根本就不送货上门,村医只能自己上门去卫生院取药。由于周转时间过长,配送不及时,有些基药品种常常处于缺货状态。


一旦村医无药,很容易就会耽误农村患者的治疗。更多的情况则是,患者根本不愿意等待太长时间,而是直接去卫生院和县医院看病,限制了村卫生室功能的发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如何让村卫生室正常运转,如何让村卫生室“粘住”慢性病患者,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增加慢性病药品种类。


各地不妨根据本地农村慢性病谱的变化和村民用药习惯等情况,针对性修订村卫生室慢性病基本药物目录种类,适当增加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常规用药种类,以满足村卫生室日常慢性病诊疗所需。

 

二是为慢性病患者采购、代购药。


慢性病村民只要到村卫生室登记慢性病疾病情况和用药信息,村卫生室就不妨根据患者需求进行采购、代购,以及时保障慢性病用药供应。

 

三是对慢性病村民强化健康随访。


在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同时,乡村医生还要对登记和有需求的对象进行健康随访(一般在每次配药时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健康评估及分级管理服务,并负责做好需要进一步治疗患者的联合门诊、远程会诊及向上级医院转诊等安排。

 

四是对慢性病村民强化宣传告知。


要多通过村广播自办节目、就诊宣传、村民大会、村民微信群、宣传栏、健康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告知广大村民,特别是慢性病村民,可在村卫生室预约登记慢性病用药,同时可通过远程会诊,调整慢性病用药,并可在村卫生室拿药。

 

总之,各地都要想方设法,多管齐下为村卫生室药品“扩容”,缓解村卫生室慢性病药品短缺现象,确保村卫生室慢性病药品能足量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