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宝宝药物过量送医抢救?掌握3点,儿童用药告别“掰与猜”

2019/12/4 13:10:51来源:掌上医讯作者:小恐龙

8个月大的小雨感冒了,妈妈拿出氨咖黄敏胶囊。氨咖黄敏说明书上“用法用量”一栏写着“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


儿童酌减,就是成人量减半咯,于是妈妈给小雨喂了1粒。不到10分钟小雨出现呕吐、躁动、大汗、抽搐症状,及时送院抢救才脱险,诊断为药物过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这是当前儿童用药中存在的较典型的安全隐患问题。


儿童用药可怕现状——基本靠掰


长期以来,近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53%的药品说明书没有标注详细的儿童用法、用量,导致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


这时候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的金句就显得比较接地气——吃药基本靠掰,用量基本靠猜。而“基本靠掰”的用药方式,无法精确有效成分的剂量。


对此,药剂师也在犯难。他们的“减量”需要把药物碾碎,碾碎后的药可能存在溶出度变快,血药浓度波动过大,部分药粉残留在容器上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会升高。


所以,儿童药物到底如何分剂量,就成了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份“专业工作”。

并不是所有成人药物,小儿也可照用


目前,部分药物已明确小儿禁慎用


1、小儿服用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可导致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2岁以下儿童禁用

2、吗叮啉对1岁以下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副作用;

3、成人服用去痛片中的一些成分,易造成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4、新生儿服用阿司匹林,易致胃黏膜糜烂;

5、12岁以下小儿不能服用退热药尼美舒利

6、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属小儿禁慎用药品;

7、喹诺酮类药物(沙星类)可影响儿童软骨的生长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慎用;

8、成人使用滴鼻净可能引起小儿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独特的生理特征,使得这些成人药即使减小了剂量也不宜服用。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药品时,尽可能选用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专属药,或谨遵医嘱选购。


部分药品剂型不可分割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碾碎使用,譬如:


1、缓释片或缓释胶囊需缓慢释放,不能进行切分;

2、一些肠溶胶囊(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旦被分割,药物失去了肠溶的保护膜,在胃里就被固化掉,无法抵达肠道发挥药效,或刺激消化道,增大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3、复方制剂碾碎后,成分混合不均匀,导致分剂量没有意义;

4、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的药物,如氨茶碱、地高辛、卡马西平、华法林等,碾碎很可能造成剂量不准确,对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


因此,专业医师在给出分剂量处方时都应考虑到这些风险,同时警示家长切勿擅自给孩子增减药物剂量、凭经验用药!

“小儿酌减”应该怎么减?


1
按年龄计算

儿童用药量=(年龄×成年人剂量)/(年龄+12)


适用于:

感冒中成药、镇咳药、助消化药等对剂量要求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品。


如蓝芩口服液,说明书中成年人用法用量为一次20毫升;那么一个体重为20kg的6岁小朋友使用剂量应为:(6×20)/(6+12)≈6.7ml。

2
按体重计算

儿童用药量=(成年人剂量×儿童体重kg)/70


适用于:

4~12岁、健康体重儿童


继续以蓝芩口服液为例,这位6岁小朋友按其20kg的体重计算时,剂量应为:(20×20)/70≈5.7ml。

3
按体表面积计算

体重小于30kg儿童,其体表面积(㎡)为:体重(kg)×0.035+0.1

体重大于30kg儿童,其体表面积(㎡)为:[体重(kg)-30]×0.02+1.05

儿童用药量=(成年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


适用于:

用量比较小,或对剂量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药物。


还以蓝芩口服液为例,这位小朋友的体表面积为:20×0.035+0.1=0.8㎡,使用剂量应为:(20×0.8)/1.73≈9.2ml。


总之,儿童的药物应用具有其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擅自喂药存在安全隐患。


当说明书中对儿童用量有准确描述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


当未提及儿童剂量或以“小儿酌减”等语言表述时,需及时送医,遵循医嘱,谨慎用药

参考文献:

[1]秦燕.关于《新编药物学》中常用口服药物片剂可否碾碎服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37):3538-3539.

[2]蔡育红,钟慧敏,等.三种片剂药品小儿分剂量用药对有效成分含量及溶出度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7):37-40.

[3]杨建军, 刘姣姣, 侯亚峰. 小儿用药片不同分剂量方法的准确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7):23-24.

[4]李英,贾露露,胡泊洋等.国内13家儿童医院片剂分剂量问卷调查与儿童适宜规格的建议[J].中国新药杂志,2015(23):2756-2760.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2017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6]武丹威, 韩爽, 姜璐, et al. 片剂分剂量临床现状分析与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 38(2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