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你了解多少?

2018/4/16 10:38:37来源:合理用药百科

微信图片_20180416102333.jpg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典型的药物热通常发生在用药后7~ 10天,若以前接触过这次所用的药物,则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则可短至数十分钟或长达25天以上。药物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实际临床工作中不易明确诊断,特别在不伴有皮疹、肌肉痛、关节痛等过敏症状者,常被误诊为原发病未控制和院内感染,从而增加用药量、联合用药及长疗程治疗。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任何热型均可出现,多数患者仅有发热,而无其他症状,一般情况良好,甚至不伴有体温升高所致的心率增快,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伴随症状。一旦确诊药物热应尽早停药,患者体温多于48~72小时内降至正常。能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多种,尤其以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最为常见,且近年来药物热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药物热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180416102402.jpg


    一、药物热的定义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药物热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的不同点在于,当停用致热药物后患者体温会逐渐下降。药物热的诊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通在患者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发热时考虑。

 

 initpintu_副本.jpg


    二、药物热的流行病学研究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建立一个药物热的评估标准并且了解常见的致病因素很重要,可以避免昂贵的治疗费、不合理的抗菌药使用、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的延长。来自美国研究统计,住院病人由于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一15%,其中药物热的发生率为3%一5%。事实上,还有很多药物热被误诊或未被报道。

 

    在法国,Vodovar等从法国药物警戒数据库中搜到20年的不良反应数据中,药物热报道占总不良反应的0.05%,由于药物热缺乏标准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实际发生的药物热比例高于先前的研究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416102822_副本.jpg

 

    三、药物热的发病机制


    人的体温被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所控制。发热期间,体温调节点上移,各种外源性致热源通过活化吞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其中最主要的致热源为白介素-1(IL-1),IL-1通过增加前列腺素 、一磷酸腺苷和神经单胺来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

而启动体温调节活动。

 

    药物热可能通过以下五种机制导致机体发热:(l)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最常见。常表现为药疹、血清病样反应。亦可有发热。系由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热多在用药7~10d以上出现。持续用药持续发热。停药后48 h体温正常。(2)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s)。与基因缺陷有关。(3)用药相关(Administration-related  reactions)。与药物的化学特性有关。任何人均可发病。(4)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 reactions)。药物作用于微生物或细胞所致。(5)体温调节障碍(Altered thermoregulation)。药物产生可疑发热源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调。发热通常在用药第6~10 d后出现,常伴有药疹及全身不适、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少数嗜酸性细胞增高。皮疹多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有痒感;热型常见弛张热、稽留热及低热,多于停药后2~5 d内降至正常。

 

 微信图片</div>
            <div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