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医生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2016/6/1 10:59:16来源:网络

小青龙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伤寒论》第四十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四十一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逐水以散阴寒,犹龙之随波逐浪而归江海,乃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和半夏而成。其药物组成为: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洗)。


笔者是一位中医本科毕业生,上大学时,听老师讲《方剂学》,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小青龙汤要具备“寒饮”特征,即“咳嗽、痰多而稀”或“咳吐大量清稀泡沫样痰”。


几年来,笔者感觉患有急慢性咳嗽的患者虽然很多,但是很少发现有“咳吐大量清稀泡沫痰”的患者,即使辨证为“寒咳”,也会因为少痰或无痰而不敢用,总感觉小青龙汤没有用武之地。


一次亲身经历的咳嗽治疗,彻底改变了笔者对小青龙汤方证的认识。


某日,笔者突然咳嗽,且咳得非常厉害,晚上尤甚,无法入睡,咳而无痰,且口干,用了一些常规药物治疗几日,丝毫无效。苦思原因,笔者发现这次咳嗽的特点是:一到傍晚就感觉身上有一些冷,但是体温并不高,晚上10时左右就开始剧烈咳嗽。笔者心想应该是“寒咳”,就熬了1剂小青龙汤。哪知,笔者服药后,不仅没有口更干的感觉,反而口中生津,咳嗽即止,安睡到天亮!早上醒来,笔者一边感慨中医的伟大,庆幸自己学了中医,一边明白原来小青龙汤方证,并不一定要见到痰多,甚至口干的症状,也可以使用。


这次经历后,笔者遇到咳嗽患者:首先,看其面色、唇色。其次,问什么情况下咳嗽加重、什么情况下减轻。最后,问患者大便的变化。如果患者面色、唇色不红,发暗;在傍晚有怕冷的感觉,咳嗽逐渐加重,到晚上10时左右会越来越重;喝热水、洗热水澡时咳嗽症状略有减轻;咳嗽后,大便比平时稀薄等,笔者都会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因方中有干姜、五味子,有很好的温中、涩肠、止泻的作用,所以小青龙汤有“下利”作用,患者舌不红,若是水滑苔,就可用小青龙汤治疗。


遇到小儿不能主诉病情时,笔者可以问家长:咳嗽后,孩子早起时眼睛是否比平时小(眼睑轻度水肿)?若是,提示有寒饮,加上便溏和水滑苔,就可以使用小青龙汤治疗。急性咳嗽,通常服用1~3剂药后,咳嗽即止;咳嗽一两个月的患者,服用该药三五剂即可止咳。


关于小青龙汤的剂量,十几年前,笔者一般各药只用3克。近年来,笔者发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除细辛用3克外,其他各药会用到6克或10克;如果遇到老年人或体质虚弱的患者,麻黄(都用生品)只用5克;若患者不喜欢辣的、酸的食物,干姜、五味子用6克,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