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如何规范治疗?

2024/3/4 9:47:18来源: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痛风/高尿酸血症定义

国际上高尿酸血症(HUA)定义: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7 mg/dl),女性血尿酸>360 μmol/L(6 mg/dl)。


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称为痛风。没有痛风发作的HUA称为无症状HUA,因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痛风(Gout)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痛风是如何分期的?


第一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但尚未发生痛风(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及尿酸性肾结石)。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第二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首次发作累及单一关节,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发作呈自限性,多于2周内自行缓解,红肿消退后受累关节处皮肤脱屑;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可伴有发热。

 第三期:痛风发作间歇期  痛风的发作间歇期是指患者症状消失的期间,也就是临床上没有出现任何复发症状的时期。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一般会在一年内复发,发作频繁后可能没有间歇期。

第四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这个时期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滑膜及软组织中,容易形成痛风石,而且血尿酸浓度越高,患病时间越长,那么痛风石会沉积越多。而且尿酸盐结晶还会影响血管与肾脏,导致肾性高血压或严重肾功能衰退。


 痛风如何规范治疗?


痛风急性期、慢性期和间歇期的症状不同,治疗目的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应该按照痛风的几个分期进行治疗,对症用药。  

 1、痛风急性发作期  

 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消除急性痛风期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的炎症,不让活动受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但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消炎镇痛治疗药物,一般都不建议长期使用。而且,这些药物只能止痛,不能做到对痛风的“治本”。

有些患者常常会在痛风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放松警惕,有些患者会在血尿酸达标后就自行停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痛风再次席卷而来。其实,痛风不痛了,真正的痛风治疗才刚刚开始。

当经过治疗,剧烈的疼痛缓解后,为了控制尿酸值,那么就需要开始服用降尿酸的药物。

 2、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痛风发作消失后,进入尿酸控制的初期治疗,以药物和治疗为主,配合饮食疗法和日常护理,时间为3~6个月。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使用药物的种类因高尿酸血症类型而不同,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如抑制尿酸生成推荐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时推荐使用苯溴马隆、丙黄舒。原则上排泄低下型患者使用尿酸排泄剂,生成过量型的人使用尿酸抑制剂。


 血尿酸控制目标


无合并症痛风患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60µmol/L。


痛风伴合并症时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00µmol/L,不建议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180µmol/L。


 饮食控制


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食入含嘌呤的饮食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肉类,豌豆等;防止过胖,一般不主张饮酒,提倡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痛风的预后如何?


1、发病初期预后良好

痛风这种疾病的预后主要还是取决于其严重性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果说是在发病的初期,症状表现并不是很明显,只要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就可以减少发作的次数,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尿酸,预后还是很不错的。


 2、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

 有一些痛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呈现出慢性状态,发作的次数比较多,或者说已经合并肾脏以及血管的病变,即便是进行有效的治疗,预后也还是较差。因此患者还是要在发病的早期进行正确的干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