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儿痄腮多发,中医如何治?

2019/2/20 11:11:12来源:村医之家作者:胡献国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很少发病,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01

邪犯少阳型

主要表现为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伴头痛,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当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为治,方用银翘散加减,药取牛蒡子、荆芥、桔梗、连翘、金银花、赤芍、僵蚕、马勃、陈皮、淡豆豉各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9克,薄荷、竹叶、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浸泡患儿双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颗粒、或复方金银花颗粒、或桑菊感冒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02

热毒壅盛型

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或伴头痛、呕吐,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尿少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当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治,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取黄芩、连翘、板蓝根、升麻、柴胡、牛蒡子、马勃、玄参、桔梗、薄荷、甘草、陈皮、僵蚕各6克,夏枯草9克,黄连3克。


中成药可选用板蓝根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新癀片、或蒲公英片、或鱼腥草片、或抗菌消炎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小儿珠黄散,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定搐化风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1~3粒(婴儿不用)饭后温开水吞服。


03

邪陷心肝型

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风,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洪数。


当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为治,方用凉营清气汤加减,药取山栀、连翘、生甘草、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竹叶、玄参、芦根、钩藤、僵蚕、薄荷各6克,黄连3克。


中成药可选用羚羊角散,每次1支,每日2次,牛黄蛇胆川贝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定搐化风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04

毒窜睾腹型

主要表现为病至后期,腮部肿胀渐消,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或伴少腹疼痛,痛甚者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当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桃仁、青皮、乌药、枳壳、木香各6克,黄连3克。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连翘败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玉枢丹,或西黄丸,每次3克,每日2次口服。


中药口服同时,可配合下列外治方:

1.青黛糊:青黛适量,择净,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2.赤豆散:赤小豆粉10克,冰片、青黛各5克。将上药择净,混匀,清水调匀,外涂患处,每日5~6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仙人掌朴硝贴:仙人掌60克,朴硝6克,择净,共捣成糊状,外涂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清热消肿。


4.三黄糊:黄柏、大黄各200克,姜黄、赤芍、重楼各100克,血竭、冰片各50克,凡士林200克。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粉适量,与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清热消肿。


5. 蓝青三黄糊:板蓝根、大青叶、大黄各15克,蒲黄、硫黄各9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药碗中,纳入蒲黄、硫黄调匀,用消毒纱布蘸药糊外敷患处,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


6.蓝青公英青黛糊: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青黛10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药碗中,纳入青黛调匀,用消毒纱布蘸药糊外敷患处,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


本病的诊断依据

1.当地有腮腺炎流行,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继发于另一侧。口腔内颊黏膜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3.腮腺肿胀约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4.常见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也有并发脑膜炎者。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见尿、血淀粉酶增多。

本病应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


化脓性腮腺炎两颊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多为一侧腮部肿痛,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热病之后。



痄腮的治疗要点在于辨别轻证和重证。


轻证不发热或发热不甚,腮肿不坚硬,属温毒在表;重证发热高,腮肿坚硬,胀痛拒按,属热毒在里。


若出现高热不退,神识昏迷,反复抽风,或睾丸胀痛,少腹疼痛等并发症者,为变证,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05

家庭护理

除常规治疗外,有效的家庭护理可促使痄腮肿消痛止,寒热消失。家庭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隔离:痄腮流行期间应进行呼吸道隔离,以减少本病传播或流行,一般应隔离至患者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时为止,约3周左右。流行期间,不要带小儿外出或到公共场所游玩,更不宜与痄腮患儿一起玩耍。患儿的食具、毛巾、衣被等要分别煮沸消毒。


2.预防感染:流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可用板蓝根15~30克水煎服(或板蓝根冲剂冲饮),一日三次,连服3~5天。


3.居室通风: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有利于阳光照射。病儿应卧床休息。


4.空气消毒:可取中药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加湿器中熏蒸消毒。


5.调理饮食:食物应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要食酸、辣、炸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引起疼痛。每日应用淡盐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6.注意观察:由于病毒常侵犯心肌、大脑、小儿生殖器官,故应注意观察。患儿出现发热、心悸、恶心呕吐,或较大男孩发现睾丸红肿热痛,行走有沉重坠痛感时,应用吊带托起阴囊,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7.中医治疗: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内服、外用对小儿痄腮效果较好,可根据病儿发病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