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节日伤食,怎么办?

2019/2/8 7:22:18来源:村医之家作者:元胡

小儿伤食,又称食积、积滞,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近似,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脾胃病证。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多发生于节假日、夏秋季。


中医认为,小儿伤食多为饮食不节,积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所为,当以健运脾胃,消食化滞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二种情况。


积滞型


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大便秽臭或稀溏,舌红苔厚腻,脉滑。


当以消食化积,行气导滞为治,方用保和丸加味,药取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曲、茯苓、炒麦芽、连翘、白术、木香、鸡内金、炒谷芽各6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或小儿消积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生姜煎水送服;健胃消食片,或复方鸡内金片,或麦芽片,每次3粒,每日3次,生姜煎水送服。


脾虚夹积型

主要表现为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饮食,大便溏薄,夹有食物残渣,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而滑。


当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为治,方用健脾丸加味,药取党参、白术、山楂、神曲、麦芽、枳实、陈皮、藿香、砂仁、炮姜、木香、苍术各6克,生姜3片。


中成药可选用健脾丸,或健脾八珍糕,每次6克,每日3次,生姜煎水送服;儿康宁糖浆,或小儿喜食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诊断要点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家庭调护要点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胃肠娇嫩,消化功能薄弱,特别是节日期间,肥甘厚味增多,小儿乳食不知自节,加之家长宠爱,一味给予零食,更易发生消化不良,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返酸、腹胀、腹泻、腹痛、肠鸣,甚至因脱水、酸中毒而危害小儿身体健康。因此,家庭调护要注意以下几点。


调理饮食:节假日期间饮食应清淡适宜。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少食肥厚甜腻之物。节日菜蔬中可常用生姜、花椒、胡椒、豆豉、葱、蒜等调味,以芳香健脾,开胃消食。


饥饱适宜:《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言:“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伤运化失司,故见小儿伤食。小儿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不可偏食、杂食。


控制零食:节假日期间,不可因小儿喜爱而宠溺,应予节制。不要给小孩太多零食、饮料等。中医认为,甘则令人中满,果汁型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儿童饮用后腻胃滞脾,影响消化。因此,要控制小儿的零食及饮料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干鲜的果品、酸奶或新鲜果汁。


培养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进食定时定量,一般儿童每日3餐,每餐间隔4~5小时;幼儿每日4餐,每餐间隔3~4小时。使孩子产生正常的空腹感,促进胃液正常分泌。


适当活动:节假日期间应适当增加小孩户外活动的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家务,这样可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补充水盐:小儿伤食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口服糖醋盐液,其配方为食盐5克,食用醋20ml,白糖20克,加温开水适量调匀。用量随年龄而异,2岁以下者每次20~30毫升,每日500毫升;2~10岁者每次数量不限,每日2000毫升。


进食稀粥:小儿吐泻时,适时进食稀粥或药粥,既有食物的食疗作用,又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又能让肠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北宋张耒在《粥记》言:“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


一般米面薯芋类及脾虚食滞者,可选谷芽、麦芽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白糖适量调味服食,肉食类伤食者,可选山楂、鸡内金等,呕吐呃逆者可选用橘皮、生姜、砂仁等,腹胀、呃逆酸腐者,可选萝卜(或萝卜子)、花椒、小茴香等。煮粥时均可加生姜、葱白、豆豉同煮,开胃消食,促进吸收。

注意观察:对于轻症患儿,通过口服糖醋盐液、进食稀粥等,多能控制病情。若病情严重,或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