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的外治疗法

2018/4/30 11:36:53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作者:任现志

【重点概述】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高。


儿科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临床须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病因病理


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卫阳受遏,肺气失宣,而见诸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诊断要点


①有感受外邪病史,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患者接触史。②有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外治疗法】


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亦名药洗疗法。是让患儿在药液中浸泡、洗浴的一种治病方法。药浴疗法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局部药浴,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有毒物质排除,并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此法种类繁多,对小儿多采用药物温水浸浴法。


处方 香薷30 g,柴胡30 g,扁豆花30 g,防风30 g,金银花50 g,连翘50 g,淡豆豉50 g,鸡苏散50 g,石膏50 g,板蓝根50 g。


用法 将上述中药煎煮至3 000 mL,滤去药渣,取药液倾入浴盆,待其温度降至30~40℃时进行全身洗浴,每次20 min左右,每天洗1~2次。


注意事项 使用本法应特别注意药液温度,不能过烫,以防灼伤皮肤,还要注意室温,以防受凉;对于皮肤病变,清洗时不要擦伤创面,并保持局部清洁。


药灸疗法


药灸疗法是用艾绒在体表穴位或患处燃熏,借其温热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艾灸的种类很多,但临床以艾炷灸和艾条灸最为常用。


处方 取大椎、风门、肺俞穴,予以艾炷灸。


用法 艾炷1~2壮,依次灸治上述穴位,每穴5~10 min,以表面皮肤潮热为宜。1~2次/d。


注意事项


①施灸前要与患儿家属沟通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与合作。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②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是幼儿患者。如有起疱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疱挑破,再涂龙胆紫即可。


③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有身热感、头晕、烦躁等,可令患儿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④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是以药泥纳入脐中或用药饼敷脐以胶布固定,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脐即神阙穴,系任脉之要穴,与督脉的命门穴相对,又为冲脉循经之地。因此,任、督、冲三脉一源三歧,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故被称为治病的秘密通道。


敷脐疗法既有药物对经穴持久的良性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治疗作用。


处方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适量。


用法 将上药前3味研细末,加葱白共捣烂和匀,做成直径5 cm大小的药饼敷贴脐部,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1~2次/d。


注意事项


①敷脐药物应少而精,尽量研为细末应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②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脐病或有感染者禁用。


③注意保护皮肤,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严防烫伤皮肤。


④本法一般无不良反应。一旦患者敷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


⑤对急症、急性病,在未确诊前不宜敷脐止痛,以免延误病情,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鼻嗅疗法


鼻嗅疗法又称吸药法、搐鼻法。指用鼻嗅吸入药物蒸汽或药烟,使药物通过鼻黏膜,进入血液而发挥药理效应的外治疗法。


处方 葱白12 g,生姜10 g,苏叶20 g,苍耳子12 g。


用法 上药煎汤趁热熏口鼻,每日数次,每次15 min。3 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嗅吸药物粉末时,须注意吸入力度,防止吸入肺内引起呛咳。②嗅吸药物蒸气时,鼻与药物之间应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不可太近,以免烫伤。


罨包疗法


罨包法就是将药物放在患处,加以包扎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将药物干撒在创口上者叫干罨,将药水浸布包者叫湿罨。具有化湿、解毒、止血等作用,用于体表性疾病。


处方 生石膏30 g,绿豆30 g,生栀子仁30 g。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成糊状,分敷两侧劳宫穴、涌泉穴及剑突下,纱布包扎固定,热退后洗去。


注意事项 ①绑带松紧与固定程度要适当,以不妨碍幼儿活动生长。②绑扎时应态度和蔼、耐心,动作应轻柔,争取患儿合作。③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如果有过敏等,需要停用。


涂敷疗法


涂敷疗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操作时,先暴露、洗净敷药部位,将调好的药糊、药膏平摊于消毒纱布、油纸或塑料薄膜上,继以胶布固定,药泥亦可不加遮盖,但干后需及时更换。药液涂敷则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蘸取药液,敷贴患处或穴位。


处方 白芷6 g,生姜汁适量。


用法 将白芷研细末,以姜汁调匀,涂敷在双侧太阳穴,每日数次,每次20 min。


注意事项 涂敷药物必须保持湿润,涂敷如干燥或不能黏附,则可直接影响疗效,所以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油纸等覆盖,减少其蒸发,并防止污染衣物。对患儿应加强护理,适当减少活动,以防敷药脱落。涂敷的药物一般应随制随用,不宜多制久用,否则易于变质失效。


对久病体弱的患儿以及应用有毒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敷药时间不宜过长,用药注意观察局部及小儿反应,以免刺激时间过久导致不良后果。


药佩疗法


药佩疗法是将具有挥发性、芳香性的中草药研末装在囊状布袋或绸袋中给小儿佩戴,以防治某些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处方 藿香、羌活、白芷、柴胡、丁香、菖蒲、木香、苍术、细辛各3 g。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


注意事项 该疗法一般无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注意药物保持干燥。


作者: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任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