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村医可考公务员”的方式招纳村医,能行吗?

2020/5/10 21:59:44来源:村医之家作者:前瞻胤礽


据媒体报道:


河北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将实施综合推进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在“建立健全村医准入条件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保障村医合理收入”的具体措施中提到:完善大学生村医激励机制,畅通进出渠道,落实“五险一金”待遇;比照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大学生村医提供进步空间,在其工作一定年限后,符合条件的可报考定向招录公务员,或由上级综合医院选聘。


QQ浏览器截图20200510215954.png



这一举措被媒体理解为“村医可考公务员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举措,真的能提升村卫生室人才力量,达到建立健全村医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目的吗?


村卫生室不是跳跳板


乡村医生需要队伍稳定


根据《执业医师法》及《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我国乡村医生执业人员准入资质没其他医疗机构执业人员那么高,其他医疗机构执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最低都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及以上,而乡村医生则是根据年限有所不同,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前已经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者,不受学历影响则具有处方权,可在村卫生室执业;之后新进村卫生室人员,应具有医学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也就是说,是一名医学专业的中专生或大专生,刚毕业在其他医疗机构是不具备有处方权的,而在村卫生室则有。这或是一些刚毕业的医学专业人员愿意来村卫生室工作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如何,乡村医生也是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并非简单地在卫生室工作一年两年就能“成才”的。若来村卫生室工作的大学生不是为了将来好好地当医生、服务本地老百姓,而是为了将来考公务员或者去大医院,这对村卫生室和村民来说,都不是好事。


甚至释放出一种错误的诱惑信号:村卫生室不是长呆之地,只是为了让你未来有更好地发展,跳出来去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医院。


而这样招来的村医只是为了把村卫生室工作当做一个跳跳板,并不能保障乡村医生队伍稳定,更不能实现乡村医生队伍长期建设发展。


“村医可考公务员”解决不了长痛


不管是乡村医生,还是其他医疗机构医生,一旦选择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就得有终生从事这个行业的决心和信心,要不然很容易半途而废。毕竟,在校园学到的东西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不经历长期地实践与学习,很难在医学道路上寻找到真谛。


从某种角度来说,用“村医可考公务员”这种引进人才的方式来提升村卫生室人才队伍质量,是靠不住的,这类人来了也很容易走,岂不是加剧村卫生室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另外,用“村医可考公务员”的诱惑引进村卫生室人才,也是变相地对在职的村卫生室人员的一种打击,因为新进来的人员不仅能享受到他们没有的较好的待遇,还有可能干两年就跑,最后留下来收拾“残局“的还是他们。


真要想保住乡村医生队伍


就要解决村医面临的真正问题


村卫生室人才短缺原因多元化,要想真正地解决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或人才缺乏这个问题,仅想办法“引进来”是行不通,还得要想办法“留得住”。


如何才能留得住,应当从下面这些问题着手解决:



首先要明确乡村医生“身份”。乡村医生属于什么性质人员,一直以来都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还用“赤脚医生”称谓来“证明”或“说明”乡村医生“身份”。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说乡村医生,就是贫困户都不存在穿不起鞋的现象了,何来“赤脚”?


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乡村医生“身份”问题至今依旧不明确,一直以来无论称乎怎么改变,本质上还是半农半医。不从根本上解决村医的身份认定,统一政策,乡村医生这支队伍就没有人会真正管起来。


其次要确定乡村医生待遇。俗话说得好,“要让马儿跑,得给马儿草。”待遇问题是阻碍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导致乡村医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只有待遇真正体现岗位价值,这个岗位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待遇问题也折射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有保障的待遇措施,并公平公开公正地落实执行,不要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才是解决乡村医生人才队伍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要不然,引进再多的大学生村医,也无济于事。


最后要让乡村医生有看得见的未来。应该说,有一批在乡村医生战线上干了一辈子的人,年过花甲、古稀依旧未看到未来,他们内心的伤心只有他们最清楚,要是时间可以倒回,或许很多人不愿意重蹈覆辙。


而正是这种让人彷徨、迷惘,看不见未来,只能等待,任人牵着鼻子走,却没有真正可以依靠、归属的处境,才让乡村医生绝望。


让乡村医生看得到未来,有希望、有奔头才是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措施,这个可以效仿公立医院医生模式,给予各种保险优惠、职称评审待遇、精神文明建设等,关键是谁来管理,谁来出钱,仍旧是一个难题。


否则只引进大学生村医,不给大学生村医看得到的未来,可以留下来的保障,他们进村后未来的路一定是,“走出去的多,留下来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