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往往和十二指肠溃疡联系在一起,它们都属于消化性溃疡。两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
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胃溃疡的重要病因,一般认为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胃酸对屏障的损害及胃黏膜的侵蚀作用。
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常吃刺激性食物,可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引发消化性溃疡,不良生活习惯还可导致胃肠功能失衡。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过多在胃内发生腐蚀作用,损伤胃肠粘膜,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的现象,甚至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后果,胃、吐酸的现象,是不可忽略的吐酸现象。
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变、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易溃疡病的几率也比较高。
临床表现和典型症状
胃溃疡的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有些类似,但又有自身特殊性。
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有3个特征:
1、慢性过程,少则几年,多则10余年或更长。
2、周期性,病程中常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3、节律性,疼痛表现为餐后痛,餐后半小时疼痛开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复始。
胃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反酸、嗳气等症状。但也有不少病人以胃溃疡的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幽门梗阻而为首发症状。
上腹部隐痛不适:胃溃疡的疼痛是一种内脏性质的疼痛,体表定位不确切,同时疼痛多不剧烈,可以忍受,表现为烧灼样痛,隐痛不适等。贲门附近的溃疡还可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和左胸部疼痛。
当溃疡发生穿透,表现为疼痛程度加重,向背部放射或背痛,同时有夜间痛等表现,当疼痛性质和节律性发生改变时,还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恶心、呕吐:无幽门梗阻而发生呕吐多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呕吐为间歇性。频繁呕吐多提示幽门梗阻。
反酸、嗳气、腹泻:反酸亦提示溃疡可能处于活动期。
主要包括:抗酸药、受体阻断剂、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4大类。
1、抗酸药
主要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以及许多复方制剂如胃得乐、胃必治、乐得胃等,能中和胃酸。
2、受体阻断剂
H2受体阻断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后二者比西咪替丁的效果强4~20倍。此类药物是通过阻滞壁细胞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同时乙酰胆碱受体及胃泌素受体也受到抑制。
3、黏膜保护剂
前列腺素类:促进胃黏液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6周溃疡治愈率是80%。它还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出血。包括——米索前列醇:200mg/次,4次/天;恩前列素:35mg/次,4次/天;阿巴前列素:100mg/次,4次/天。
表面制剂:包括——硫糖铝:是硫酸化蔗糖的碱性铝盐,用法是:1g/次,4次/天。
4、抗幽门螺杆菌类药
铋剂:胶态果胶铋。
阿莫西林
甲硝唑:200~500mg/次,3次/天。
1、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杀灭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胶囊(抑制胃酸分泌)+胶体果胶铋(隔离胃酸,修复消化道粘膜)
2、奥美拉唑胶囊(抑制胃酸分泌)+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杀灭幽门螺杆菌)
3、克拉霉素胶囊+甲硝唑+胃得乐(中和胃酸)
4、胃得乐(中和胃酸)+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杀灭幽门螺杆菌)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劳或睡眠不足,对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
2、宜进少渣、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坚硬、油煎类、辛辣、生冷食物,忌油及浓茶,少食多餐,胃胀者少食牛奶及豆制品。
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寒冷常诱发疼痛。
4、忌烟,长期吸烟会促使胃溃疡发生或加重。
5、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易复发,病程长。无论内科治疗或选择外科治疗都应达到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的目的。
其中饮食和生活规律的调节非常重要,包括停止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三餐有规律、有节制等。
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紧张的病人,注意休息和劳逸结合甚至卧床休息都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