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用法用量不一致,氯化钾注射液究竟该怎么用?

2020/6/10 16:12:06来源:药评中心作者:Gcplive
氯化钾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补钾药物,但是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的用法用量不一致,氯化钾注射液究竟该怎么用?

临床案例:
患者,男,52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头孢呋辛钠:每次1g,每日3次,用药3d后出现四肢无力伴疼痛。急查血钾2.7mmol/L,心电图可见U波,诊断为低钾血症。给予10%氯化钾1.5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患者四肢无力状况好转。
一、什么是低钾血症?
体内的钾98%分布在细胞内,2%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钾不断进行缓慢交换,并维持一种动态平衡。
成年人血钾正常值为3.5~5.5mmol/L。当血钾浓度<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血钾浓度>5.5mmol/L时为高钾血症。
临床上低钾血症较高钾血症更多见。
QQ截图20200610161308.png
二、为什么头孢呋辛钠可引起低钾血症?
国内已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低钾血症的诸多报道。青霉素类有青霉素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头孢菌素类有头孢唑琳、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低钾血症的可能机制:
1.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含Na+,大量Na+进入血液可促进肾小管中Na+-K+交换,增加尿K+排出量,从而引起低钾血症;
2.许多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阴离子不被远曲小管吸收,引起远曲小管电压差增大,K+向小管外转移,导致钾丢失过多。
临床需要警惕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低钾血症的风险。
输注含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给药剂量较大时,一是要注意患者肾功能,二是要注意输液浓度和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软弱、肌无力等症状时,建议检查血钾水平,以免误诊误治
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也可引起低钾血症?
临床治疗高钾血症时,一般先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和胰岛素,以促进细胞外液中过多的K+进入细胞内;然后使用利尿药或透析的手段将患者体内过多的K+排出体外。
QQ截图20200610161333.png
主要机制:
胰岛素能激活细胞膜上的Na+-K+,使细胞外的K+进入细胞内;同时,胰岛素可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将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为避免使用胰岛素后血糖过低,需同时给予葡萄糖。
同理,因为葡萄糖可促进胰岛素分泌,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时也可引起低钾血症。
四、氯化钾注射液应该用糖配还是用盐配?
氯化钾注射液究竟应该用糖配还是用盐配呢?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的推荐意见并不一致。
1.药品说明书
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
温馨提示:
氯化钾注射液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能使用10%以上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2《内科学(第9版)》
“低钾血症时将氯化钾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如血钾已正常,则将氯化钾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可预防高钾血症和纠正钾缺乏症。”
温馨提示:
体内钾总量丢失(钾缺乏症)可造成低钾血症,细胞外的钾转移至细胞内也可导致低钾血症。
氯化钾注射液用盐配和用糖配的区别:
1.用盐配可迅速提高血清钾浓度,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引起体内钾总量的丢失;用糖配可促进血清钾进入细胞内,但可能会降低血清钾浓度。
2.钠离子与钾离子竞争感受器上的膜受体,可减轻钾离子的致痛作用(国内已有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上市)。
作者认为:通常情况下,仍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氯化钾的稀释剂;危急情况下,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以降低5%葡萄糖注射液可能带来的血清钾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五、如何控制氯化钾注射液的输液浓度和速度?
氯化钾注射液禁止直接推注。
钾浓度过高可导致心脏骤停,氯化钾可导致血管疼痛或静脉炎,因此静脉滴注时需严格控制输液浓度和速度,并注意监测心电图。
但氯化钾注射液的输液浓度和速度,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的推荐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
QQ截图20200610161424.png
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不一致主要与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有关。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预防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内科学(第9版)》:轻、中度低钾血症以食补和口服补钾为主,严重病例需静脉滴注补钾。
温馨提示:
补钾和补氯化钾不是一回事,注意剂量换算(可参见上表)。
QQ截图20200610161454.png
特别提醒:
钾90%由肾脏排泄,10%由肠道排泄。尿量>500ml/d或>30ml/h时补钾安全,否则可能引起高血钾。

参考文献

张文慧,王少莲,张廷翠等.头孢呋辛钠致低钾血症个案报道[J].药学研究,2020,39(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