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临床治疗和预防胃酸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胃酸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长期强力抑酸很可能产生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近年来PPIs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胃酸是将维生素B12从饮食中的维生素B12-蛋白结合状态释放出来,最终被回肠末端吸收入血的重要条件。PPIs使用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老年人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较高。对于全身营养情况较差及老年患者,建议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应及时补充。胃酸可以促进铁盐从食物中分离出来,并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增加铁的吸收。PPIs抑制胃酸可能影响铁的吸收,但目前还缺少足够的数据证明长期使用PPIs会导致有临床意义的缺铁。建议对使用PPIs超过一年并有疑似贫血症状的患者进行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确诊铁缺乏的患者应评估其继续使用PPIs的获益和风险,因为补充铁剂在停用PPIs后才会显效。不建议常规筛查血红蛋白或血清铁水平等,但对老年患者或者营养不良患者应谨慎开具PPIs的长期处方。低镁血症是PPIs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PPIs导致低镁血症的机制尚无定论,可能因抑酸导致镁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PIs改变肠道通透性而影响镁的细胞旁路吸收途径、或者PPIs降低可被机体利用的镁离子量并增加了镁从粪便的排泄。目前没有高质量研究表明低镁血症与PPIs剂量、使用时间之间有明确关联。建议开具PPIs长期处方时应定期监测患者体内的血镁浓度,且不应与其他可能引起低镁血症的药物联用。对确诊低镁血症的患者可补充镁制剂,必要时停用PPIs。长期应用PPIs使胃环境碱化、胃酸屏障功能降低,导致胃内细菌定植和肠道菌群过度生长,增加艰难梭菌和其他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的风险。对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应权衡长期PPIs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当患者有致命性的肠道感染,而无紧急抑酸治疗的适应证时,应中断PPIs治疗。胃泌素的增加和胃酸的减少是影响骨重塑、矿物质吸收和肌肉强度的两种主要机制。PPIs导致胃环境的碱化可损害钙的吸收和骨密度,此外PPIs还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对于同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老年人及儿童等对钙需求量较多、骨折风险高的人群,建议在使用PPIs时关注血钙、甲状旁腺激素、骨密度等指标并严格控制PPIs的使用疗程。PPIs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和急性肾损伤(AKI)之间的关联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为亚临床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的肾损伤。PPIs还能通过引起免疫损伤、肾小管细胞再生减少、氧化应激增加和基因表达改变而导致肾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接受长期PPIs治疗的患者,无论剂量大小,均不建议常规监测肾功能。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应用PPIs可致认知障碍,增加痴呆风险,其机制可能与PPIs引起β淀粉样蛋白异常、维生素B12缺乏等相关。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结果不一致的限制,PPIs和痴呆症之间的联系仍未明确。1)通过抑酸使胃内pH升高,原本不利于细菌寄居的强酸性环境被破坏,细菌在胃内定植和过度繁殖,进而通过反流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2)H+-K+-ATP酶不仅存在于胃壁细胞,也存在于呼吸道的腺体细胞,PPIs通过改变这些腺体所分泌的黏蛋白的pH,有利于呼吸道细菌的定植,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3)PPIs降低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老年人是肺炎、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PPIs,以免影响胃酸对胃内细菌的廓清作用。如果必须使用PPIs治疗的患者发生了肺炎,没有证据支持应该停用PPIs。PPIs可降低胃酸度,导致血浆中胃泌素水平升高。由于胃泌素是胃内分泌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且PPIs可能会促进H.pylori的胃内定植,因此理论上认为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增加胃息肉、胃癌、胃类癌、结直肠癌的风险,但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同时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根除H.pylori后,长期使用PPIs也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特别是非贲门癌,PPI使用时间越长,其风险越大。对于有H.pylori感染史的人群,应谨慎长期使用PP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