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疼痛指以咽喉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不包括喉痈、喉瘤、喉痧、喉息肉等病所致的疼痛,也非外感时兼有的咽喉疼。
咽喉连于肺胃,为肺胃之系属,又是诸经行聚之所,故不论感受外邪,还是内伤脏腑,病变常反映于咽喉。
咽喉疼痛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引起咽喉疼痛的原因是有许多的。比如以下这些原因都会引起咽喉疼痛的。
1.鼻咽部炎症
鼻咽在急性炎症期,患者会有一种干疼的感觉,同时炎症期的血管扩张,会导致患者将鼻涕回吸吐出时略带血。
2.口咽部位炎症
口咽部位的发炎症状多是急性扁桃体发炎和急性咽炎,这两种情况多与感冒有关。扁桃体急性发炎时,患者感觉咽痛,并伴有中度发热或高热,严重时还会出现扁桃体肿胀化脓;急性咽炎的发作一般比较急。
3.喉咽部炎症
喉咽的炎症多是急性会厌炎和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多感觉咽部很疼,甚至不敢吞咽食物,说话时有含水的声音,同时,咽部还有被堵住的感觉,严重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患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急诊。急性喉炎发作时患者也有咽疼、咽部有异物感,但与急性会厌炎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患者说话的声音嘶哑,不是含水说话声。
4.非炎性疾病
引起咽喉疼痛的原因是有许多的,并不一定是炎症引起的,如外界的刺激或者是口腔溃疡等,也都是会引起咽喉疼痛的。
(1)舌咽神经痛
引起的疼痛多是一侧疼痛,且疼痛得较剧,没有一定的原因引起,在使用消炎药以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此时,医生多建议使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止痛药消除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止痛药消除疼痛
(2)茎突过长导致的疼痛
咽部一侧疼痛,吞咽时疼得更加明显,与舌咽神经痛不同的是,这种疼痛会在咽部同一侧上下放射。患者需要尽早到医院拍片确诊。
(3)口腔溃疡
由于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导致的口腔溃疡多是自愈性疾病,在7~10天内就会愈合,在发病过程中,会引发咽部持续性疼痛。而一些恶性的、经久不愈的口腔溃疡,需要积极治疗。
5.外界刺激
如果我们咽喉受到外界刺激的话,则会引起咽喉疼痛的。如吃瓜子过多,则会使咽喉受到刺激,从而引起淋巴组织非炎症性的疼痛。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多喝点水就可以好转了。
随着夏天的到来,天气越发炎热,空气也越来越干燥,火气也越来越大!而火气的上升,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常见的咽喉疾病,火便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咽喉不适,说话不方便,吃饭喝水都有困难,怎么办?国医大师有妙招!
1 燥热咽喉疼痛
咽喉干燥疼痛,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或兼有声音嘶哑。
因燥热内蕴,或用嗓音过度,热邪上炎,燔灼咽喉,耗伤津液,故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嘶哑、口渴等症。大便干、小便黄亦为燥热引起。治宜清热滋阴,润燥利咽,用玄麦甘桔汤加味:
玄参10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升麻10克,薄荷8克(后下),胖大海10克。
上7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玄参、麦冬清热滋阴;薄荷、升麻疏散风热;桔梗、甘草、胖大海清利咽喉。本方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轻者。
2 火毒咽喉疼痛
咽喉刺痛,起病急促,咽喉肿胀炽红,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
火毒内蕴,上出于咽喉,故咽喉刺痛,肿胀。火毒结于咽喉,气机不利,故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俱为火毒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拟方:
连翘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升麻12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木通10克,白芍10克,羚羊角0.5克(研末冲服)。
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兑入羚羊角粉,适寒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连翘、栀子、黄芩清热;升麻、射干、甘草解毒;桔梗开提肺气;木通通经络,开闭塞,导热从小便出;白芍和营利下;羚羊角既清热又解毒。本方清热解毒之力较强。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重者。
另外在治疗时,还可配合针刺,在两手大拇指内侧端少商穴放血。
3 痰湿咽喉疼痛
咽部隐痛不适,似痰阻于咽喉,咳吐不爽,伴头晕,胸闷,舌苔腻。
因痰湿壅盛,阻于咽部,气机不畅,故咽部隐痛不适,并有头晕、胸闷等症。治宜化痰降气,用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贝母10克,射干10克。
上6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半夏、陈皮化痰理气降逆,茯苓淡渗利湿,射干清利咽喉,贝母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可化痰散结,降气利咽。
4 肺痨咽喉疼痛
素有痨病,又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口渴,脉数。是为肺阴虚,水源枯竭,肾中相火旺盛,虚火上炎,故咽喉疼痛,嘶哑,并口渴,脉数。治宜清热泄火,引火归原,用滋肾丸:
知母30克,黄柏30克,肉桂3克。
上3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以知母滋补肺肾之阴,黄柏清下焦之热,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本方药虽简单,组方严密,为滋肾阴泄相火之名方。
5 肾虚咽喉疼痛
咽喉微痛,病程日久,伴口干,头晕耳鸣,腰酸,虚烦失眠,小便清长,两足不温。
证因肾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浮,故咽喉微痛,口干,头晕耳鸣,虚烦失眠;阳虚于下,不能温化,故小便清长,两足不温。治宜补益肾气,用肾气丸加味:
熟地18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地骨皮10克。
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六味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上浮之阳;附片、肉桂温补肾阳以化气,并引上浮之火归原;加地骨皮清虚热,助上药阴阳平衡。全方滋阴补肾,清热制浮阳,适用于肾虚之慢性咽喉疼痛。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