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治支气管哮喘谨防入误区

2018/12/28 16:01:54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朱本浩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作性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

 

据统计,我国哮喘病的患病率约为0.5%~1.5%。尽管我国也有自己的哮喘防治指南,但仍有70%以上的哮喘患者未能接受正确的防治措施。

 

根据目前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水平,规范治疗可使90%以上的患者症状得到控制。而非正规治疗会使得患者病情越来越重,还会因治疗不当产生很多副作用。

 

因此,推行哮喘规范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前提是提高医生、患者和全社会对哮喘的认知水平。

 

就目前来说,许多患者对哮喘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这些误区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哮喘治疗的过度或不足。

 

小儿哮喘成年后病会自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同意这个观点。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曾有一位高中学生小强,气喘吁吁地来到门诊看“感冒”,但经过诊查后考虑患者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当时,患者的妈妈一脸疑惑:“我的孩子从3岁起,每年春秋季节都会出现气喘,但打几天针就好了。后来邻居告诉我等长大了哮喘就自然好了。果然从上初中起,孩子没有再出现气喘。到现在已经4年了。是不是别的病啊?”

 

笔者告诉家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机体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确实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哮喘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甚至不发作。这与孩子自身发育逐渐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长时间不发作并不等于治愈。哮喘患儿更应得到积极而合理的治疗,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所以,如果孩子患有哮喘,千万不要迟疑,治疗越早越好。”

 

治疗哮喘坚决不用激素

 

临床上,不但有些患者和家属,甚至有些医生也认同这种观点。

 

实际上,根据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针对炎症最恰当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

 

确实,现在临床上出现了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现象,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但是,在恰当的时机、应用恰当剂量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成功救治生命的例子更多。


并且,针对支气管哮喘而开发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由于剂量小、药物“直达病所”,较少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受到呼吸科医生和很多哮喘患者的青睐。

 

确实有一些患者反映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效果不好,其原因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吸入方法不正确、剂量不恰当等。

 

将激素当做平喘药用

 

哮喘治疗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具有抗炎作用和症状缓解作用两大类。

 

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药物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例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这些药物的吸入剂很多哮喘患者都用过,也感收到了其“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而产生了一种“吸入治疗哮喘的药物应立即见效”的习惯心理,错把激素当成了平喘药。一旦没有立即见效,便认为激素没有作用。

这种“激素是平喘药”的错误认识,还会导致激素的不规范应用。如刘师傅是个老哮喘患者了,曾经因为重度哮喘在医院住院治疗。

 

他说,他的病情之所以那么严重,都是激素惹的祸。以前,哮喘一发作,他就自行服用氨茶碱和强的松。症状轻时,少吃一点,症状重了,再加几片。由于感到心慌,听说是吃氨茶碱的原因,又自行停了该药,只服强的松,从3片,到这次住院前的10多片。

 

笔者告诉他,不是激素惹的祸,而是认识不正确惹的祸。建议患哮喘病的朋友,一定要正确认识疾病,认真跟医生沟通,规范应用药物。

 

哮喘不发作就不用治疗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这种认识太可怕了。如杨大爷患支气管哮喘二十多年,每年都有三四次因哮喘突然发作,去医院治疗。

 

不管医生和家人怎么劝说,只要没有症状,他从不去看医生、也不吃药。最近因哮喘再次发作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说话断断续续不能成句,唇指变紫,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措施,经过五天的抢救,使其转危为安。

 

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

 

在缓解期时,常常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患者以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去治疗了。

 

实际上,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缓解期间,支气管腔内仍有炎症存在,只不过是因没有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而未表现出来。

 

一旦有感冒、运动过量,紧张、兴奋或强烈情绪、气温变化、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等)或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诱因,便可能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


因此,缓解期是需要治疗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