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的中医治疗

2019/10/30 17:18:28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作者:欧阳军

中毒性肺炎多发于婴幼儿,属于祖国医学“风温毒”范畴,是在肺炎病变过程中的一种严重类型。

其病机分两种:一是素体亏损,风温热毒炽盛,热入心营,热灼真阴,因而阴竭阳脱,即中毒性肺炎心力衰竭。二是风温夹湿,发病后湿热蕴结,蒙蔽心包,湿热内郁,气机被阻,阳不外达,形成内真热外假寒,即“热深厥深”之候,即中毒性肺炎休克。


【辨证施治】


风温夹湿犯肺型

 

主 症:发热不甚,喘咳鼻煽,唇干,口渴不欲饮,烦躁不安,眼欲闭,神识不清,时谵语;头汗出,手足厥冷,唇绀,腹胀满,呕吐恶心,便溏或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浊腻,脉濡数,或伏而不清。


辨 证:风温毒夹湿,伤于肺胃,湿性黏滞,故发热不高,喘咳鼻煽,唇干口渴不欲饮;热扰于胸则烦躁不安,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故眼欲闭,神识不清,时谵语;湿热内蕴,气机不利,胸阳不伸,故头汗出,肢冷,发绀;湿热蕴结中焦,脾胃运化失职,则腹胀满,恶心呕吐,便溏或秘;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浊腻,脉濡数或伏数,为湿热交结之征。


施 治:清热化利湿,豁痰开窍。方用栀子豉汤合三仁汤加减:石膏20克、栀子9克、豆豉9克、郁金12克、杏仁6克、薏苡仁15克、滑石15克、通草9克、淡竹叶12克、姜半夏9克、厚朴9克、葶苈子9克、枇杷叶12克、天竺黄6克。水煎服,1日1剂,3天为1个疗程。


方 析:方中栀子、豆豉、郁金泻肺胃之热,凉膈宽胸,杏仁、薏苡仁滑石、通草、淡竹叶宣肺气清热利湿;姜半夏、厚朴燥脾湿以利气机;葶苈子、枇杷叶、天竺黄化痰热,清心开窍。务使湿热分离,气机畅达,不治厥而厥自愈。


加 减:若秽浊较重,症兼深度神昏,苔黄厚浊腻,原方去豆豉加菖蒲、朱砂。若喉有痰声,原方去豆豉加竹沥、胆南星。若服二三剂后,厥仍不退,原方加附子少量(即热因热用)。


属于风温热炽气分,或热入心营,热闭于内,阳不外达而厥,时性休克者,按肺炎中的热入心营型治疗。


正气欲脱证(阴竭阳脱)


主 症:面色苍白,唇口发绀,汗出,肢冷,血压下降,呼吸浅促,神识模糊。舌淡红或有紫色,脉细数无力,或微细欲绝。


辨 证:心液耗伤,心失所养而导致心肾元阳衰竭,气血无力,血行不畅,故面色苍白,唇甲发绀;肾阳衰,不能温煦肌肤,故四肢厥冷,血压下降;阳不敛阴,阴液外溢,故汗出;阳衰气馁,故呼吸浅促;阴阳俱衰,神无所附,故神识模糊。舌淡红或有紫色,脉细数无力或欲绝,为阴竭阳脱之征。急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施 治:回阳救阴固脱。方用参附汤加味:人参15克,附子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煅龙骨牡蛎各30克,头二煎汁混合,分6次服,每3小时服一次。


方 析:方中人参、附子益气回阳,麦冬、五味子甘酸敛阴,龙骨、牡蛎敛阴固脱。


病案举例


1、患者,男,5岁,2016年10月16日,初诊。患儿发热咳嗽一周,曾用解热消炎药,发热未减,经医院确诊为中毒性肺炎。检查:发热(体温39℃),唇干,不欲饮,喘促有痰鸣声,时而烦躁不安,神昏,嗜睡;脘腹满胀,呕恶,大便稀溏,小便短赤,头汗出,口唇发绀,手足发凉,呼吸浅促。舌红,苔黄浊腻,脉濡数。为风温夹湿犯肺,痰浊蒙蔽心窍之症。


治宜:清热化利湿、豁痰开窍。方用栀子豉汤合三仁汤加减:石膏20克、栀子9克、豆豉9克、郁金12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滑石15克、通草9克、淡竹叶12克、姜半夏9克、厚朴9克、天竺黄6克,菖蒲6克,炮附子2克。水煎服,1日1剂。


服2剂后,体温下降,神识已清,会要水喝,但两手尚少凉,舌红,苔薄黄腻,脉数。为余邪未尽,原方去豆豉、菖蒲,加葶苈子9克,继服3剂后,体温正常,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2、患者,女,10岁,学生,2017年3月12日,初诊应兄弟医院特邀会诊。概述患儿于10天前因肺炎住院治疗,近期病情加重,似为中毒性肺炎。检查:面色苍白,大汗出,四肢逆冷,血压下降,呼吸浅促,神识模糊,唇口发绀,舌淡红,脉沉微欲绝。


辦证:为肺炎导致阴竭阳脱之心力衰竭,遂中西医结结合抢救。西药用强心剂,能量合剂,输氧等。中药方以参附汤加味:人参12克,附子20克,麦冬25克,五味子12克,煅龙骨牡蛎各25克。水煎服,每3小时服一次,7天为1个疗程。


次日下午二诊:经过抢救,血压、呼吸,神识均复正常,尚有轻咳,舌红无苔而燥,脉沉细数。为肺胃气阴亏损之征。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12克、麦冬9克、人参6克、五味子9克、百部9克、枇杷叶12克、黄芪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8剂后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


中毒性肺炎是肺炎中的一种危笃类型,死亡率较高。此病一般分为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心力衰竭两种。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应严格鉴别,分别处理。


关于四肢厥冷:张仲景曰:“凡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致之因有虚实之别,如《伤寒论》载:“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这是指的心肾虚冷、真阳衰竭之厥,属虚,属真寒,是心力衰之候;余师愚《疫病篇》说:“通身大热,而四肢独冷,此热毒郁遏脾经,邪火莫透,重清脾热,手足自温”。


王孟英说:“亦有热伏而逆冷者”,这都是指的热闭于内,阳不外达之厥,属实,属假寒,是休克之征,所以,四肢厥冷,有虚实之分”,万不可一见四肢厥冷,即用回阳固脱之法,若用于热闭之厥,则大谬。


关于神识模糊:神识模糊也有虚实之分。在虚的方面,张仲景说:“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重语也。” 所谓郑声是指正气衰退,神识模糊,语言低微,重复不清;薛生白《湿热病篇)说:“独神思不清,倦语不嗜食……肺气不布,元气大亏”。在实证方面,如湿热郁蒸蒙闭清窍,在温病学里论述甚详,兹不赘。


有关热入心包而神识不清,陈伯平在《外感温病篇》中说:“风温症,热渴烦闷,昏愦不知人,不语如尸厥,脉数者,此热邪内蕴,走窜心包络。” 所以不能一见神识模糊即谓“脱证”,应根据虚实特征分别施治。


临床观察:本病中之阳竭阳脱证,可用参附汤加味,效果尚好;风温夹湿之厥,临床较为多见,施以栀子豉汤合三仁汤加减,每每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