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吧?这里的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拥有相当于事业编制的身份

2017/1/18 16:32:03来源:浙江省卫计委基层处

加强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人无疑是最关键的要素,绍兴市柯桥区创新机制,打破桎梏,出台一系列完善编制政策、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政策,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政策保障。

这些“强人政策”,您那里能做到吗?


20170117121648_afdc66bd7a8ae28004a91090ae8ba7c9_1.jpeg


一、重新核定编制,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1、完善编制政策,加强编制统筹。

12个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按户籍人口15名/万人配备(流动人口按登记发证人数的50%计算),按规划设床位按床位数0.7个/床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按户籍人口11名/万人配备(流动人口按登记发证人数的50%计算),按规划设床位的按床位数0.7个/床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重新核定全区镇(街道)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从930人增加到1804人,允许30%的编制由区卫计局统筹,报区编办审批。


2、招录临聘人员,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柯桥区原有非事业编制社区卫生人员(临聘人员)867名,到2010年底尚有557名。为彻底解决社区卫生人员编制身份问题,根据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由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卫计局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社区卫生非事业编制人员分三批组织进编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进编录用,最后共有543名被录用为正式事业编制,有效稳定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二、创新编制政策,筑牢基层网底


为筑牢县乡村一体化建设的网底,在原有的乡村医生因老龄化而退出前,区委区政府提前布局,出台《关于加快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了编制政策,突破了编制桎梏,给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相当于事业编制的身份。


1、明确村级卫生从业人员身份。

综合考虑各镇(街道)服务人口数、服务半径和现有医疗资源等因素,全区共规划设置村级医疗机构288家,全面构建农村“20分钟医疗服务圈”。核定全区村级卫生从业人员数337名,确定村级卫生从业人员身份等同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从业人员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内管理,进编不占编,也不与乡镇卫生院混岗使用。


2、明确村级卫生从业人员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