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尴尬!基层好政策难惠及,村卫生室好难!

2020/6/29 16:51:41来源:基层医界作者:初心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家陆续发布了一些发展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红头文件,但很多乡村医生看完后,最先反映的一句话就是,这关村医的事吗?村卫生室能享受到这政策吗?



那么我们不免先要问一下,村卫生室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吗?


从国家文件上来看,村卫生室无疑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且还是“最最基层”的医疗机构,这一点在客观上其实没有异议。但是笔者要问的是村卫生室既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那么享受到了国家文件中关于基层医疗机构该有的政策待遇了吗?从以上乡村医生的反映来看,恐怕大家都没有感受到。


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其实很多政策提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还是针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而言的,并没有向下延伸到最底层的村卫生室。


基层投入村卫生室难享受到


首先在基本的投入上,我们看到不管是人财物,各地基本上都是把大力气花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上,因为他们属于国家支持的社会公益类卫生事业单位。


而村卫生室虽说是农村最重要的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但是众所周知,村卫生室人员并没有固定的基本待遇,收入缺乏保障,学习缺少培训机会,没有晋升途径,养老保险不能真正解决,各地能给一些政策待遇也都是以补贴、补助的形式下发,多少有点像“同情”性投入,没有法定的、统一的、固定的保障。


因此我们看到新医改以来,各地村医流失严重,尤其是一些人考取了医师资格,有了离开的资本后,纷纷离去,导致村卫生室村医空白点增多。而没有吸引力和前途的岗位导致在岗医生缺乏学习动力,乡村医生整体水平和资格提升缓慢。


医改政策难以惠及村卫生室


医共体作为强基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被各地广泛推广。各地纷纷开展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医共体建设,要求县级医院带动下面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提高,比如要求牵头医院派驻乡镇卫生院医生,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生到牵头医院进修学习。


但对于医共体最底层的村卫生室却没有可以落地的支持政策,顶多就是在村卫生室张贴一个电话,方便向上转诊的时候联系,而向下转诊的患者基本上是没有。


这不仅没有带动村卫生室发展,还有虹吸患者之嫌。


再比如药物目录,实行医共体后乡镇卫生院因为成为牵头医院的分院,可以和县级医院使用相同的药物,不再受到基本药物的限制。


但是至于村卫生室呢?却没有了下文,因此很多医改强基层的政策仅仅只是到乡镇卫生院为止。


尴尬的村卫生室


现实中我们看到在很多文件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非常强调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公卫工作、家医签约、健康脱贫等工作全部需要村卫生室参与,尤其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期间,各地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全部走上了基层防控一线,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另一方面,村卫生室因为人员数量、资格等因素,其实很难完成任务。


比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知道国外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医生,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一体化、持续、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但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因为缺乏激励机制和留人条件,还是以拿着一张乡村医生证的医生为主,连执业(助理)医师都只是占据一小部分,全科医生更是凤毛麟角。


村卫生室因为缺乏足够数量和具备相应资格的全科医生,导致家医签约任务要真正完成好简直难于上青天。加之实际工作中村卫生室医生几乎是独立工作,背后没有团队支持(很多地方尽管标明了是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组成家医签约服务团队,但实际上县级医院医生只是挂个名,乡村医生都没见过,更何况村民),转诊通道不通畅,即使完成也是纸面上、电脑上,真实有效的履约工作难以做到位。


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到网底牢固、基层强,需要把村卫生室当成真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待。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进修机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激发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稳定基层医疗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