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社区医生“坐诊”大医院

2018/8/6 15:44:12来源:村医导刊作者: 赵冠菁 陈琼 郑纯胜

针对当前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在提升基层全科医生水平的实践中,宁波市第一医院从2014年5月至今,连续举办覆盖宁波全市的基层全科医生慢病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共培训21期442名学员。而在这个项目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基层全科医生“向上多点执业”,通过自主报名、医院考核,给予社区医生“坐诊”大医院的资格,参与到三甲医院的“实战”中,为基层医生培养加油提速。


    突破固化的诊疗思路作为一名社区医生,竟然可以到三甲医院坐诊,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李玲至今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2009年8月,李玲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经过1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便开始到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门诊工作。


    7年过去了,李玲成长为江北区青年岗位能手、首席家庭医生、江北区最美医生,并擅长治疗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但是,李玲觉得在社区待久了,很多诊疗思路固化了,恰好碰上宁波一院招募社区全科医生,便欣然报名,希望借此机会提高一下自己的诊疗能力。


    按照要求,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社区医生可以报名,还必须通过理论、实践、培训、考核等程序,最后医院择优录取,每周到宁波市一院坐诊半天。招募通知发布后,海曙、鄞州、江北、镇海、北仑、余姚、慈溪、象山等各区县(市)全科医生纷纷报名。


    最终,李玲这一批共有10名医生通过考试。“到大医院出门诊,对我们社区医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李玲对未来充满憧憬。



积累实战经验


    这项活动的推动者之一、宁波市第一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励丽告诉记者,中心已经择优录取了17名社区医生到该院全科门诊“多点执业”,效果良好。


    李鲁波就是这17名“多点执业”的社区医生中的一员。他是宁波市江北区一家社区医院的医生,去年10月,成功通过选拔和考核,如今每周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全科门诊坐诊半天。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李鲁波最大的困惑就是缺少锻炼机会。“社区医院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为患者配药。


    时间长了,患者来了,而你除了配药没有诊疗能力,患者也就不相信你了。


    ”来到大医院后,李鲁波最大的感受是“好忙”。大医院患者多,部分患者病情较重,这让李鲁波压力很大。


    不过,他有宁波市一院强大的专家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病种和病情跟社区医院不同。


    ”对于社区医生来说,最缺乏的是对急重症的诊断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有位患者因为头痛前来就诊。基层医院配了止痛药但不见好转,我当时怀疑是脑部血管有问题,于是让他做CT,发现有脑出血,赶紧转到急诊。”


    数月的坐诊经历,开拓了眼界、积累了实战经验,让李鲁波收获颇丰,也让他倍感珍惜。


  最终得益的是患者


    其他几位像李鲁波一样在大医院坐诊的社区医生也表示,以前进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就像学车一样,旁边有教练看着踩着刹车,跟在三甲医院独立执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另外,进修回到社区后因为没有相关患者,学到的技术也渐渐荒废,在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需要医生做到忙中有序,必须把问题找出来,然后解决问题,从而督促基层医生不断看书、查文献、找专科老师学习,慢慢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基层医生技术提高了,居民就医满意度也提高了,才能引导慢性病患者、基础病患者回归基层医疗机构。此外,很多基层医生觉得只是配药没有成就感,这种尝试为优秀基层医生“可上可下”创造了可能。


    据介绍,参与过“坐诊”大医院的基层医生回归社区医院后,服务能力与效率显著提高,不少人成了社区慢病知识宣传的主力军,甚至成为社区首席医生、最美医者、优秀家庭医生。


    基层医院管理者对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坐诊”的尝试也表示欢迎。江北区孔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傅海蛟认为,在目前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鄞州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静说,留人难,医护人员跳槽频繁,这几乎是所有基层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到大医院坐诊,不仅可以随时向专家们学习业务,还能积累经验,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这一基层医生培养的新模式,最终得益的是基层医院,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