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退休老村医因私下开展诊疗活动被以非法行医罪抓获的案例屡见不鲜。
2017年8月,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卫计局(卫生监督所)对宝裕村一涉嫌非法行医点进行执法检查。经核实,当事人陈某某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退休乡村医生,退休后在家附近租借了一间民房为当地居民非法开展诊疗活动。 江苏省张某退休后,其原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擅自在家中非法行医,至2016年2月,因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 2016年7月,犯罪嫌疑人张某再次为他人提供医疗服务时被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查获。 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老村医们在年满六十周岁后,在很多地方都会被劝退,说难听一点儿就是“撵回家”。 其实,正常情况下,干了半辈子工作,辛苦劳累一生,谁不希望早点退休,享受生活,颐养天年,更何况医生这个职业工作起来没白没夜,高风险压力大,能全身而退就已经不容易了。 为何他们还要在年老体迈之际守着岗位,不愿意退出呢?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老村医一旦退下来后,由于村医的农民身份及“政府购买服务”情形下所不存在的劳务及合同聘用关系,导致其退出就相当于“失业”,完全丧失收入来源。 有些地方即使出台了一些养老保障措施也只是象征性地每月给予一两百元微薄的退养补助费 (这其中还有很多地方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落实),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这点儿补助让老村医们很难接受。 故而有很多老村医明知不可为却迫于生活的压力及生存的实际需要,在村民的信任及需求下,重新背起了药箱,为左邻右舍的乡亲诊治些小病小痛。 可能感觉一方面自己又有了一些收入,另一方面又方便了乡亲。 但诊疗活动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活动,需要严格的门槛和资质,所以一旦涉险,乡村医生就面临非法行医的指控。 当然这对于干了一辈子医疗工作几乎在钢丝上行走的老村医来说,无疑是令人痛心和悲哀的。 很多老村医纳闷,既然持有乡村医生证,为什么出了村卫生室的大门,隔了村卫生室的一堵墙开展的医疗行为就是非法行医呢? 因为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 乡村医生只能在村级卫生室注册后才能进行一般性医疗行为。退休之后,就自动失去行医资格。 一些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村医,如果没有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拥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也不能申请开办诊所及进行医疗行为。 任何人开办诊所均需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和许可证,否则就是非法行医。 按照目前老村医退养后可以继续执业的途径,唯有在村卫生室村医缺失的前提下可返聘;或退休村医考取中医确有专长资格证后成为一名中医师,才能自己开诊所合规合法地行医! 虽然退养后的老村医掌握着较为实用的医术,在当地百姓中享有较高口碑和医誉。 但是由于现在的公卫项目都是要求信息化,老村医返聘在村卫生室后,对电子系统操作公卫工作及家医签约服务颇感生疏,再加上层层重压的公卫考核指标。 所以,老村医们退养后的返聘率不是很高。 而老村医要考取中医确有专长资格的途径更苛刻,五年的跟师经历及二位高年资中医师的证明和出师后到省中医药管理局,接受专家们的严格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通过。 故退养老村医取得确有专长中医师后名正言顺开中医诊所的几率也很微茫。 退出没有养老保障,生活没有收入来源,想行医缺乏资质,辛辛苦苦为基层卫生事业奔波了大半辈子,最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实在让人唏嘘。难道老村医只有在窘迫中穷困潦倒地度过残年吗? 希望,各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尽快落实中央精神,给老村医们一个踏实退出、安心养老的说法。 另外,在基层医疗资源短缺与村医普遍缺失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能否重新审视持证乡村医生的执业限制问题,解决乡村医生证“出门就作废,隔墙便无效”尴尬! 实事求是看待老乡村医生维护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性,在有效的监管前提下,为老村医们开盏绿灯,鼓励“一村多室”的良性有序竞争。这样既能让老村医发挥余热,也能接起亿万村民的基层首诊重任,为发展农村健康卫生事业护航前行!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