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应重视“急救中心”建设

2018/8/5 21:57:07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梅松政

某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处置类似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作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


因为相当一部分类似应急事件均发生在基层社区、单位,最初接诊处理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如果先期判断不准确、报告不及时、处置不规范、措施不跟进,势必会影响整个事件的走势,甚至会导致事态的扩大。”

 

这让笔者想到了亲身经历的一次急救事件,一名农民朋友种地回家不久,坐在凳子上突然不省人事,前后10分钟左右,患者就已处于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患者离卫生院不到1公里,电话中卫生院医务人员明确表示不能出诊急救。家属立即前往卫生院租用氧气,卫生院医生似乎不知道谁管氧气,也没有专门的急救医生和急救车辆等,患者家属无功而返,最终患者仅有的一丁点希望,因为就近没有急救设施而破灭了。

 

我们常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农民身边的健康“守护神”。遗憾的是,这些“守护神”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该怎样开展急救,有部分基层医生不能规范完成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一些乡镇卫生院忽略了中医药参与急救的重要性,认为中医药“只能治疗慢性病,对急诊无作用”。

 

这种冷落基层急救设施的行为,必然让农民对基层医师失去信任,其健康也遭受损伤。

 

笔者认为,应该将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发展起来,才能满足百姓日趋增长的健康需求。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交通便捷、通讯畅通,很多村民不知不觉中已有了自己的“健康五部曲”:小伤小病进药店,简单疾病卫生院,稍重疾病县医院,疑难杂病三甲医院,危急关头先到卫生室、卫生院再到120急救中心。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逐渐成为村民健康的“周转站”。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卫生院必将以公共卫生服务、辖区卫生行政管理、急救急诊和常见病诊疗为“生存命脉”。

 

急诊急救应该成为乡镇卫生院的“重头戏”。一方面,卫生院距离村民家比较近,更容易第一时间参与急救;另一方面,很多急诊急救需要卫生院参与“周转”,比如,突发交通事故受伤、意外烧烫伤、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大多得经乡镇卫生院就近急救后,才能转入上一级医疗机构。

 

所以,乡镇卫生院应重视起急诊科发展,特别要重视中医药参与急诊科建设,中医针灸、艾灸、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参附注射液等)、放血等方法屡在急诊中发挥意想不到的疗效。

 

当然,单凭乡镇卫生院自身发展急诊科的确有些力不从心,需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支持,从人才建设到硬件设施建设,都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让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医生少些后顾之忧,急诊急救很容易出现患者被救治无效不幸死亡,医疗风险比较高。

 

相关部门不仅要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发展,更要让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前无阻路,后无隘路”,比如,为急诊科医生购买医疗风险保险、意外保险等,提供更加“阳光”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

 

乡镇卫生院真正建设了“急救中心”,也让更多乡村医生在面对急救患者时,多些选择余地,少些彷徨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