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村医注定没编制

2016/10/19 9:19:48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吴金华
关于村医编制的话题真的不想再提了,但还是有很多同仁对编制抱有“幻想”,真的该醒醒了~


医改这么多年了,乡村医生还是于游离于卫生体制之外,没有工资、编制和养老保险。可是他们却承担着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的大部分工作。


在2009年新一轮医改之前,乡村医生们通过提供服务,尤其是销售药品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村医们的入编呼声也有,但并不强烈。而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而且新农合报销比率也较高。导致同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报销比率低于卫生院的乡村医生们日益艰难。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日益增多,下拨的工作经费却不见增长。


这时候,乡村医生没有工资、编制和养老保险的矛盾一下子显得突兀起来。虽然有个别省市出台政策,允许拥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的乡村医生们经过考试合格后纳入编制管理,但是这部分人与整个乡村医生队伍比起来实在是太少。

于是广大乡村医生们常常在发出“村医入编”的请求。甚至出现了不少村医上访的情况。


实际分析一下当前村医所处现状,我们能够了解村医入编很难、很难!


村医实际工作现状不支持入编


 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只能在村卫生室工作。而村卫生室,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我国的村是一种集体所有制,那么村卫生室作为村级医疗单位,也是集体所有制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地域太大,村卫生室的实际运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集体名义下的私营、公建民营模式、公建公营。新医改前,村卫生室的运转模式大多数是集体名义下的私营。除了执业许可证上所有制形式是集体外,经营性质是非盈利性、非政府办。实际日常运行全部是有乡村医生承担,乡村医生通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销售药品获得报酬,这一时期,由于乡村医生能够获得稳定报酬,入编的诉求很少;


新医改后,不少地方强化基层医疗,为村卫生室提供了免费业务用房、好一点的水电费全免。欠发达地区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还是维持第一种模式。不管怎样,在运营上还是村医自负盈亏,随着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公卫资金到位率不及时、村医收入下降等情况的发生,乡村医生入编的呼声逐渐增高,近年越发强烈;至于那种公建公营的模式,从人员到用房都是国家或者集体承担的,早已完全型的一体化,人员一定是在编人员的。只是这种模式在发达地区和城市有一些,不具备代表性。所以绝大部分还是:集体名义下的私营、公建民营模式。这两种形式都不足以让村医们进入编制的。


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潮流不支持村医入编


人社部近日发布消息,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也表明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已经列入了医改的工作进程。而编制背后无非就是三方面的利益:一是在编人员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在编人员的养老保障;三是在编人员交流任职。


人社部门的对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表态,加上北京、深圳、山东等地不少公立医院新进医务人员都不再纳入编制内,而是事实备案的合同制。在这种医改和人事改革的潮流中,乡村医生希望能够逆潮流而动,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再加上人社部门表态说:“去编制化”不等于“去公益化”。公立医院承载着公共服务的职能,不会在“去编制化”过程中被弱化。那么也同样可以这样认为,村医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应该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只能期望在这一点上加强,而不是期望入编了!


政府机构改革不支持村医入编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也对外承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2013年11月1日在全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方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控,就是严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从李克强总理的这系列的表态来看,政府会严格控制编制,全国几百万的乡村医生入编的可能几乎为零,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省份能够招录一些乡村医生入编,如甘肃等。


总的来看,村医的养老和工资问题国家已经逐步在解决,但乡村医生入编,摆脱“穿白大褂的农民”的身份,成为真正的医务工作者,这个梦想近几年估计难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