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输液”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2020/12/24 11:20:09来源:基层医界作者:徐以成

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但输液不当却也容易危及患者的安全,笔者梳理了一些围绕输液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

注意过敏反应


临床上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右旋糖酐、细胞色素C、TAT、中药注射剂等,其中有些药物规定了用前必须做皮试。


其实,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远不止这些,每一种药物都有诱发过敏反应的可能,甚至以前用着不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在某次使用中发生过敏反应。至于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既可能是药物本身所致,也可能是药物生产过程中带进来的杂质所致。


为及时处理过敏反应,医生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常规备好抗过敏药物,加强输液过程的观察。


2

注意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多表现为输液中患者出现发冷、寒战、发热、头痛、恶心,也有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等表现为肺水肿的症状,发生输液反应有的与配药过程操作不当发生了污染有关,有的与药物配伍不当、滴速过快有关,也有的与药物质量有关。


发生输液反应需减慢或停止输液,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非那根、肾上腺素药及平喘、利尿药等。


3

注意有些药物使用时需避光


常见的需采取避光措施的药物有:心血管系统常用药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硝苯地平注射液,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盐酸莫西沙星,维生素类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甲钴胺等,抗肿瘤药物如注射用顺铂、硫酸长春新碱、卡铂、氟尿嘧啶、陈糖胞苷等,中成药注射剂如喜炎平、血塞通、丹参等,营养药脂肪乳等,它们有的是见光加速分解,有的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有毒物质。


临床上使用上述药物时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采取避光措施,有的需要用避光输液器或将普通输液器用黑色材料包裹起来,有的仅需避免强光照射。


4

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媒


临床药物溶媒主要有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这些注射液非但糖、盐含量不一样,而且它们的PH值也不一样,故而不同的溶媒适合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药物。


临床上选择溶媒:一要根据病人的本身情况而定,一般地说,病人心肾功能差或患有高血压就应减少盐水的摄入,可选用糖水,如有休克病人输液应坚持先盐后糖;二要根据药物的稳定性而定,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需要加在盐水中以减少药物的分解,而甲硝唑、喹诺酮类则加在糖水中更稳定,呋塞米、布美他尼、氯霉素在糖水中析出结晶,泮托拉唑注射液则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他溶剂或药物溶剂溶解或稀释。


5

注意控制好滴速


输液时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为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速度宜慢,严重脱水输液适当加快,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减慢输液速度。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病人病情和药物特点具体而定。


例如糖尿病酮中毒病人治疗时一般第一个24小时输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甚至达到6000~8000毫升,刚开始时胰岛素用量要按0.1u/(kg.h)的速度用,抢救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硝普钠的用量要从0.3ug/(kg.min)逐渐加量到1ug/(㎏.min)再加量到5ug/(㎏.min),再例如100毫升0.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要求输液时间不少于60分钟,临床上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因输液过快而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案例并不少见。

输液时除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外

输液时合理配伍及药物的浓度等也要注意,在此不再赘述,总之为保证输液安全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二要读好药品说明书按药物要求用药,这是保证输液安全的基本要求。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输液的适应证,严格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基本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