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基层医生,别再搞形式主义了!

2020/9/28 16:05:53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形式主义害死人。

      很多人办事讲究套路和流程,不管结果怎样,流程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要拿出我们在认认真真做事情,循规蹈矩为民生的态度。于是,敲锣打鼓走过场,成了不少执行过程中的最主要情节。


      本来做事最接地气,最干巴利落脆的基层医生,现如今也成了“文秘小天使”,每天遨游在各种表格的海洋中,没日没夜地挣扎,看病什么的,都快忘了。


      尤其是村医,现在出门最重要的不是拿药和针,而是笔,然后挨个问,“你电话多少?”“你都吃的啥药?”“你都有啥病?”,而那些上年纪的村民,你问他玉米小麦现在一斤多少钱他知道,你问他电话号码,他得回家翻电话本才行。


      然后你好不容易问到了,建档了,晚上熬夜录入微机,折腾了一天,总算顺利完成,觉得还挺满足。可是呢?对谁有好处?年终考核时,领导一句“不合格”,明年你又得重新来,再去问,再建档,再入微机,然后档案堆成山。


      而在扶贫这项工程中,由于形式主义导致的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也容易在一些项目上出现造假。


      当然,流程这个东西,也不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个人心情肆意妄为这也不行但是怎样用最少的流程办最多的事,用最快的效率取得最大的意义,这是我们需要致力于去完成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冗长的过程中,那么结果便遥遥无期了。


      所以,如何让基层医生用有限的精力完成最有效率的工作,如何能让工作成果以最快的形式转化到患者身上,朝着目标直线前进,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


      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再多的时间都是白费功夫,基层医疗实在耽误不起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是离基层患者最近的医者,如果他们整天埋头于文字工作,做着虚假、应付的工作,那换来的,将直接是百姓的否定和失望。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

经常看到后台留言说,“政策好是好,能落实吗?”是的,中央出的每个政策都是为民出发,但是真正到了我们基层,就只能听听雷声了,运气好的能掉几滴雨,运气不好的连雷声都听不到。再加上层层扒皮,到基层医生手里,只剩一些散碎银子了。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

无论是健康问卷,还是扶贫调研,空口白牙定指标,提前通知走过场,最苦的就是基层医生们要陪着“微服私访”,陪着走街串巷,报表罗成山,但老百姓可能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仿佛一场模特走秀,你演我看,皆大欢喜。

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

由于村医身份的尴尬,经常会在保障、责任等方面产生一些疑惑纠纷,但为了得到一个说法,跑很多“相关部门”是常有的事,部门之间互相踢球,想解决,得等到猴年马月。

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

在建设方面,在一些地方,村医没有也要有村卫生室,结果就是建了一个又一个的“空壳子”。

在项目方面,无论是公卫还是家庭医生签约,都是指标说话,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管你多少精神病,多少高血压,不够这个指标就扣钱,所以造假现象就接踵而来了。

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

开会这个事,相信每个公立机构的基层医生都深有感触。如果每个会都把重复、无聊的官话套话去掉,可能一个会十分钟就开完了。

并且,只有“会”没有“议”。很多时候就是在听领导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没有“提建议”环节,底下的人不是神游就是犯困,只有在被点名批评的时候才清醒过来。

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

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县级医疗好政策时,内心都会很欣慰,因为它是触手可及的。这代表我们基层是在真的干实事,在动脑筋想办法改善基层医疗环境。如贵州省麻江县的“员额制”,就是在基层做了详细调研之后研究出来的政策。

可是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这样的政策不接地气,从而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

村医出了医疗纠纷,村委说这事你找卫生院,卫生院说这事不归我管,找村委去。为避免自己担责,谁都不表态。

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

一些地方上报的工作成果可谓成绩斐然,但真正实效咋样只有基层医生们知道,老百姓对这些惠民政策到底真实了解多少,得到了多少实惠,都跟这张成绩表是两码事。

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

卫计局压卫生院,卫生院压村医,大家都不容易,大部分也都在兢兢业业地去完成任务。但不乏有一些地方,无视国家规定的“村医承担40%的公卫工作”要求,把大部分公卫任务都推给村医,而补助却不超过40%,导致村医满腹怨言。

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打压有能力的基层医生,甚至扣押别人的医师证让自己的亲戚用。

有的虽然不搞裙带关系,但是却不敢作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基层是政策变成现实的转化地,如果这里堵塞了,那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兑现。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只有消除了基层医疗的这些“毛病”,才能使惠民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

而三级监察制度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等,都代表了国家在整治基层方面的决心。随着这些制度的完善和成熟,这些“形式主义”最终会失去生长的土壤,从而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