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利尿剂的用药特点和细节

2019/6/5 10:39:33来源:医学内刊

利尿剂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通过减少肾单位不同部位的钠重吸收而增加尿钠和水的排出,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由于作用机制和强度的差异,常用的利尿剂可分为5大类,不同类型的利尿剂应用场景也不完全相同。


袢利尿剂


高效能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选择性阻断Na+-K+-2Cl-共同转运体,抑制氯化钠的重吸收使得髓质无法维持高渗状态,影响尿液的浓缩。


主要代表药物有呋塞米等。是治疗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首选药,适用于其他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药物中毒、高钙血症、高血压等,以及用于其他利尿剂无效的严重病例。


特点: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静脉注射后2~5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小时。袢利尿剂与血液中蛋白质的结合率超过95%,治疗无效者可能是由于袢利尿剂在肾小管腔内分泌减少引起的抵抗


随着剂量增加,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噻嗪类利尿剂


中效能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阻断Na+-Cl-共同转运体,减少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


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分为两种类型:噻嗪型和噻嗪样利尿剂。前者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等,后者代表药物有吲达帕胺等。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尿崩症及高尿钙伴肾结石等。


特点:


利尿作用温和,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较好,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受损较轻者效果较好。肝性水肿在应用本类药物时应预防低血钾诱发肝性昏迷。


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多与其他降压类药物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降低副作用


超过通常剂量,并不增加利尿效果。


对尿酸排泄具有双向性作用:


1. 尿酸正常时,小剂量噻嗪类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其排泄,升高尿酸,引起痛风样症状。


2. 当肾小管中存在大量尿酸时,尿酸也可从近曲小管主动再吸收,大剂量噻嗪类可竞争性抑制尿酸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


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在肾功能不全肌酐>180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30ml/分钟时利尿效果差,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


保钾利尿剂


低效能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抑制Na+-H+共同转运体而抑制钠离子再吸收和减少钾离子分泌,或直接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


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前者代表药物有氨苯喋啶等,后者代表药物有螺内酯等。常用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还能够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预防低钾血症等。


特点:


利尿作用,起效慢。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适合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


与噻嗪类、袢利尿剂合用可减少钾离子排泄,增强利尿效果。


久用可引起高血钾,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失调和多毛症等。肾小球滤过率<50ml/分钟、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者不单独应用保钾利尿剂。


渗透性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通过提高血浆及原尿渗透压,稀释血液,增加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主要代表药物有甘露醇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治疗急性脑水肿的首选药物。


特点:


使用时注意快速给药,250ml一般应在半小时左右输入,每6小时重复1次,急症情况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可达2g/kg。


存在反弹现象且长期大量使用可造成低钠血症、血尿,故使用时间一般推荐≤5天,不宜长期使用。且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碳酸酐酶抑制剂


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活性,进而减少H+-Na+交换及HCO3-的重吸收。


主要代表药物有乙酰唑胺。适用于治疗脑积水,并有一定抗癫痫作用。也可减少房水形成降眼压,缓解青光眼症状。


特点:


利尿作用有限,易产生耐受性。


用药细节


1. 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旦病情控制,即可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一般需长期使用。在长期维持期间,仍应根据液体潴留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另外,袢利尿剂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有时可帮助确定剂量。


2. 应用利尿剂24小时后尿量的变化是最常用的评定指标之一。但每日尿量仅有助于利尿剂抵抗的评估,并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容量状况的临床评价。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参考患者体重变化、血浆BNP水平、总血容量测定、血液浓缩、是否出现利尿剂抵抗来进行观察和调整。


3. 目前高血压治疗主要采用小剂量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有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4. 所有心力衰竭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且应在出现水钠潴留的早期应用。心功能I级患者一般不需应用利尿剂。袢利尿剂为首选,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5. 利尿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和氮质血症,而患者液体潴留,可能是利尿过度所致,应减少利尿剂剂量。如液体潴留,则可能是心衰恶化、肾灌注不足的表现,应继续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