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皮试的药物常见的有抗菌药物,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等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有些非抗生素类药物也必须要做皮试。
来看看是哪些药物?
1、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 1) 相关规定: 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多源自动物血清蛋白,给药时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阴性者方可给药,阳性者必须采用脱敏注射法。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2) 皮试方法: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须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抗炭疽血清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须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20倍(0.1ml抗毒素加1.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或皮丘小于1cm、红晕小于2cm,同时无其他不适反应者,即为阴性。即使为阴性,也应先注射0.3ml原液,观察30分钟无反应,可在严密观察下全量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1cm、红晕≥2cm,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皮丘≥1.5cm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建议改用相应的人免疫球蛋白)。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3 )脱敏注射法: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2、抗蛇毒血清注射剂 1 )相关规定: 使用前应询问马血清制品注射史和过敏史,并做皮肤过敏试验。 2 ) 皮试方法: 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20倍(0.1ml抗毒素加1.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经20~30分钟,注射皮丘在2cm以内,且皮丘周围无红晕及蜘蛛足者为阴性,可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若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阳性可疑者,预先注射扑尔敏10 mg(儿童根据体重酌减),15分钟后再注射本品,若阳性者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3 ) 脱敏注射法: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