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 如果医生不再胆大……

2017/1/26 18:24:38来源:墨涵的新浪博客

导读:最近,我遇到一例严重的药物过敏病例,还是口服用药,其严重程度用“差点儿致命”来形容毫不夸张。这事过去好多天了,我还是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我的这次经历和同行遇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说了,仅与大家探讨一下,以引起重视、相互提醒。


用药宁简勿繁,尽量少用或不用新药、特药。我给患者只用了一种芬布芬胶囊,这药和布洛芬是一个类型,诱发哮喘是其不良反应之一。因为只用了一种药,所以患者在电话里说不舒服的时候,我立即想到哮喘。当然,我们不可能每次看病都开一种药,但是可以在病情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简单化用药,尽量用常用药,少用新药、特药,这样有利于防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服药同样应引起重视。大多数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出现在输液过程中,但是这次口服药也出现问题了。事后,我与同行交流时发现,口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羟氨苄青霉素片、甲氧氯普胺、阿司匹林等。因此,口服药一样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三
大胆看病,谨慎用药。在与同行交流时,很多人说,好多年不用青霉素了,不是因为疗效不好,而是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现在,刺五加注射液从药柜上消失了,双黄连注射液因不良反应多而被叫停,穿琥宁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尼美舒利等也被限制使用……看病时细致认真,治疗时胆大勿妄为,但是用药时没有理由不胆小。


方用药一定谨慎,全面了解患者状况,尤其是过敏史 “小心驶得万年船”,开方用药之前,要先问清楚患者的既往用药情况,尤其是过敏史;全面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服用剂量、使用方法。把过敏史标注在处方上,这在某些时候会对医生起到保护作用。  


遇事莫慌,急救第一,求救次之。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医生千万不能慌张,赶快施救,千万别坐等救护车来。边急救、边求救,是大家公认的处置方法。


合理担责,决不大包大揽。遇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需要医院急救或住院治疗,我们是大包大揽,还是合理担责?好多同行的想法是息事宁人。如果所有事情都选择息事宁人的态度,基层医生真是太难干了!千百种药物,无数的患者,什么人对哪种药物过敏,什么人对哪种药物的某种不良反应尤其敏感,特别是遇到初诊患者,我们确实是无法掌握的。医生还是合理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比较好,有时甚至要有据理力争的勇气。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反而会被认为理亏、是医 生的失误造成的。


当我们不敢胆大,就如宝刀失去锋芒。 “越干越胆小”几乎是医生的通病。是什么让医生越来越胆小?是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越来越复杂的病情,还是医疗事故后的高额赔偿?“前脚医院,后脚法院”,医生的职业是高风险、高强度的,医生的处境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然而,当被高风险绑住手脚时,医生在治疗中权衡、取舍、瞻前顾后,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在此,我多么希望,医生也有一份保险,用于保障医生的切身利益,让医生能够在紧张的诊疗中多一份轻松、多一份从容。


特约评论:

让乡医安心行医

□杨小沛


近期,笔者连番接到熟悉的乡村医生的消息,谈论最多的是行医期间发生的危急情况。


陕县的乡村医生马云飞因一例严重的药物过敏病例而“状态不好”,远赴外地散心;开封的贾文丽也因一位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病情加重、后送到卫生院抢救时去世而“忐忑不安”;还有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付文娜,在最近的一次夜间急救中,差点“背上黑锅”、“身败名裂”……


全年无假日,天天是急诊。我们的乡村医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救死扶伤的职责!难道说是他们不够细致认真、谨慎小心吗?不是!


但是,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患者不同的体质及耐受情况,将行医变成了“在刀尖上跳舞”。从一开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样样病都敢治,到现在的“如履薄冰”经常转诊;从以前“救患者于水火”的豪情万丈,到现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困难与惊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医生难,当乡村医生更难!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网底,广大乡村医生在守护农民健康、进行疾病救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患者能对我们的乡村医生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而这,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与鼓舞。我们还希望,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使大家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进一步增长。同时,我们也希望乡村医生一定做好规范化诊治,在行医用药过程中多一份慎重,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