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用药错误你知道吗

2017/1/24 10:27:27来源:合理用药百科作者:孔祥军

在日常诊疗活动当中,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确诊后该选什么药物,而如何正确使用“千挑万选”出的药物却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下面分享几则用药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案例一:

王女士,近日因感冒咳嗽,而从药店购买了某止咳糖浆,因感觉该药有特殊气味,遂每次服用该药后,王女士都要饮一些白开水。结果,用药3天后,王女士的咳嗽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王女士认为,是药店的药品质量有问题。


解析:

本案例中,王女士服用止咳糖浆而咳嗽症状未见好转,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在止咳糖浆的服用方法上有问题。在多数人看来,服药后饮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用药后饮水。如本案中的止咳糖浆,其服用后会在咽喉部形成一层药物膜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而用药后立即饮水,会冲淡或破坏这层药物膜,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类似的药物还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



案例二:

邻居张大爷平时有喝烫水(高于70℃的热水)的习惯。近日因胃部不适而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医生给张大爷开具了某多霉菌片。张大爷服药时,同样用较烫的热水进行了送服。服用几天后,张大爷的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解析:

某些药物,热水送服会使药物破坏或失活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如,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维生素类,含活性菌类药物,活疫苗等。



案例三:

一个18个月左右的小儿,因感冒发热,医生给开具了“某某泡腾片”,使用时,患儿的母亲将一粒药片直接放入了患儿的嘴里,并给孩子喂了点水,过了几分钟,患儿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咳嗽,口唇也开始慢慢变得青紫,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患儿最终还是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抢救无效死亡。


解析:

这个案例也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服用药物导致的。泡腾片是一种特殊的剂型,服用时应先加水充分溶解,待气泡消失时再引用。由于其崩解时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增加了药物和病变部位的接触,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如果直接将药物吞服或溶解不充分时服用,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因为其在口腔或气道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可导致缺氧窒息。所以,服用本类药物必须做到:(一)、药物必须用水充分溶解或消泡后再饮用,(二)、不可直接服用或含服;(三)、幼儿不可自行服用。



案例四:

患者胡老太,因糖尿病购买了某降糖药的缓释片,但因吞咽困难,随将该药物碾碎用水冲服,但未到下次用药时间时,胡老太监测到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解析:

许多人用药时,有将药物掰开分次服用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掰开服用。药物之所以制成缓释制剂,是为了使药物缓慢释放,从而达到减少给药次数,起到长效治疗的目的。但该类药物一旦掰开或碾碎后,其缓控结构就会遭到破坏,而导致药物迅速释放,丧失了原来的治疗目的。



案例五:

患者于某辉,近日因咽喉发炎而在医院购买了某抗生素的口服制剂,说明书中标明:每8小时一次。于某随将该药在早、中、晚三餐后的30分钟后服用。


解析:

很多时候,有人误将“每8小时一次”认为是“每日3次”而随一日三餐服用,其实不然。如某些抗生素类,为确保血药浓度持续在有效浓度以上时,必须按规定的给药间隔给药,否则将不会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



案例六:

邹某,男,49岁,因病入院治疗,需每日静脉输注某药两次,邹某希望减少一次扎针的痛苦,遂提出要将两次的药合在一起一次性输注,遭到了医生的严厉拒绝。某日中午,邹某在服用某口服药时,突然发现该药早晨忘记了服用,遂将两次的药物合到一起,一次服下。服药后,邹某出现了心慌、出汗等症状。


解析:

患者将两次静点的药物合到一起输注,和将两次口服药合并到一起服用是不正确的。这种用药方法,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极易引起危害。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半衰期、有效血药浓度、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经过多次试验而确定的,不可随意更改。一日一次的药物,忘记服用后可当天补服即可;一日2-3次的药物,忘记服用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忘记餐前服用,餐后补上即可。但无论何种原因,切不可将两次的药物合并到一次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给药方法和服用方式。因此,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使用。医师或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一定要全面、细致,特殊之处要重点提示。


结束语:用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把最正确的药用给正确的对象,这是药师与患者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