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因多果、相互关联...预防心血管病,改善生活方式就此刻

2020/6/29 16:02:06来源:人卫健康

心血管疾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常常是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一种疾病往往会造成另一种疾病的发生。众多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行为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缺少运动、心理压力等。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心血管疾病研究为生活方式病。当然,心血管病的产生也有非行为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一般说来,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大;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研究还发现一些新显现的危险因素,包括炎症因子、新的脂质危险因素、促凝血因素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都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增高有关。此外,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异常也直接影响脂蛋白、血糖和血压的调控。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 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2. 性别:成年后的任何一个年龄段,男性危险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危险性显著增加,并逐渐接近男性。


3.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同胞在50岁以前发生冠心病或周围血管疾病者,其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比一般人明显增高。


4.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个人史:已发生周围血管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


5. 吸烟:吸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对心脏、冠状动脉、血液有明显的影响,尼古丁可暂时增加心率和血压,增加心肌对氧的需求;一氧化碳可阻碍血液氧气的运输和利用。吸烟还可增加血小板粘滞性,损伤动脉内皮,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长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 高血压:高血压病程长,可达10余年至数十年,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持续发展的结果可导致心、脑等重要靶器官缺血操作,同时,长期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部小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并发脑出血等。因此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治疗或未治疗)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与冠心病危险之间呈连续的相关性。


7. 血脂异常:研究表明血浆总胆固醇升高(≥5.72mmol/L或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C(≥3.64mmol/L或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C(<1.0mmol/L或40mg/dl)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8.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性高于男性。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指南(ATPIII)中将糖尿病定为冠心病的恶等危症。


9. 超重及肥胖:研究表明,超重(体重指数≥24kg/m2但<28kg/m2)及肥胖(体重指数≥28kg/m2)是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使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6倍。其危险性的增加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最大,特别是腹性肥胖(男性腰围≥85c m,女性≥80c m)者。


10. 缺少体力活动: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指少于每周3~5天,每天少于30分钟的锻炼)的人,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不参加运动会增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11. 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反应蛋白≥10mg/L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12. 不合理膳食:有研究证实,血压与钾、钙的摄入呈负相关,而高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盐、低钾、低钙的膳食者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盐饮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间接危险因素。


13. 酗酒:有研究表明,无论是一次醉酒还是长期酗酒都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这是因为酒精可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加,脑血流调节不良,进而导致高血压、心率失常与高血脂。


14. 心理压力:社会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等导致的长期消极情绪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急性的情绪变化是心肌梗死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此外,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15. 生物遗传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的遗传度为60%,因此,遗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保健学概论》

主编    沈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