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经验】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徐医生妙用中西医结合正骨疗法

2017/3/16 10:47:24来源:红杏e生作者:徐辛泉

很多人可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调侃:“我的学习成绩不突出、工作业绩不突出,长相不突出,但腰椎间盘特别突出”。

门诊上我经常告诉患者这样一段话:“实际上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椎间盘就要有老化,老化的形式之一就是突出,突出和突出症不是一回事,你虽然有突出,但这次的症状并不是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

可是,当遇到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脱出的患者,西医骨科通常会告知一定要通过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否则会导致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而对于中医来讲,看到CT、MR片子上的“巨大突出”,此时也会认为突出太大该手术了,不再强调经络,气血不通的理论了,坚持保守治疗的底气自然也就不足了。所以,现如今中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中医院也在搞骨科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在对待手术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盲目手术,也不能完全拒绝手术。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因此,要辨证对待手术和保守的问题,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一味保守。作为患者除了遭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选择医院、医生,选择治病的方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损伤退变性疾病,也就是老百姓嘴里所说的颈腰腿痛。有了在外几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加上在北京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病房系统进修并独立门诊工作的经验,我掌握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技术。2016年6月我回到家乡行医,7月初开设了脊柱软伤专科门诊,运用冯天有教授创立的“中西医结合正骨”疗法,开始为家乡百姓服务。

1975年,冯天有教授首次在国内揭示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本质,并运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吸收传统医学的正骨经验,系统科学地创造出了中西医结合正骨疗法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冯天有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是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理论基础,单(多)个椎体位移是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并建立了“椎体棘突四条线”触诊法,治疗上创用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该医疗体系对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环枢椎半脱位,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一系列疾病建立了新诊治方法。

冯院长曾说:“学中医一定要创新,不能光是继承,在继承的同时要加上时代的特色,把它更完善!”这也将是我毕生努力的方向。

说完了一些个人感受,我们再来聊聊一位出现了手术适应症,却坚持不做手术的患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治疗经验。

治疗案例

周女士今年刚满40岁,却有着10多年的腰腿痛病史,真正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是在2015年10月学车以后。2015年12月就诊于缙云县钭氏伤科医院行腰椎MRI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突出”太大,建议其手术治疗。但由于担心手术风险,一直寻求保守治疗,这一年多来周女士去过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尝试过各种膏药、针灸、针刀、口服中药等保守治疗,病情一直未见好转。

(图为:患者的核磁共振片子)

2016年12月,周女士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疼痛加重。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她当时表情痛苦,步态跛行,表现出强烈的腰和右下肢的疼痛、麻木,交流过程中发现她站、坐、卧都找不到缓解疼痛的姿势,由于症状较前严重,我建议她重新复查腰椎MRI。

201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