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局部伤口有刺残留者,可用针头、刀片等挑出或黏性大的胶布粘贴拔除,不可挤压蜇伤处,以免将毒刺内残余的毒液挤入组织,加重中毒反应。
②毒刺清除后,局部伤口清洗,蜈蚣类,蜜蜂、土蜂螫伤患者先予(碱性)肥皂水或2%~3%碳酸氢钠或氨水冲洗,再予碘伏消毒伤口及周围;胡蜂科,如黄蜂、竹蜂、马蜂等蜇伤予食醋外敷或1%醋酸冲洗伤口,没有时也可选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予碘伏消毒伤口周围,预防感染。
③可酌情使用蛇药片或新癀片等碾碎调成糊状(冷开水调即可)外敷于患处,肿胀明显者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予以局部冰敷;
③口服解毒剂,分享一个解毒清火药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各15g,赤芍、紫花地丁、牡丹皮各10g,拳参6g水煎服,3次/日,6岁以下儿童量酌减。
⑤疼痛明显者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局部外用或口服;伤患处多可适量予以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⑥轻度全身过敏者使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注射短期留观;创面较大者酌情注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针1500 U(皮试阳性者告知风险后分四次脱敏注射)。
⑦中度过敏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抗组胺类药物,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基层医疗机构无治疗条件应及时转诊;
患者,男,21岁,因马蜂蛰伤10分钟,全身皮疹,伴胸闷、呼吸困难及视物模糊就诊。查体:体温36.5℃,呼吸缓慢,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双眼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全身皮肤潮红,伴有泛发性的风团样丘疹,压之褪色,左上肢可见3处蜂蜇伤伤口,无明显渗出。诊断: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早期;荨麻疹。
治疗:吸氧,心电图监护。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开通2路静脉通道,一予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氢化泼尼松针30mg静脉注射,另一使用林格氏液快速静滴补充血容量。同时予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伤口处外敷食醋中和马蜂毒素。20分钟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全身皮肤仍潮红,继续给予吸氧。1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正常,皮疹逐渐消退,撤除外敷料改用蛇药片调糊外敷,口服解毒清火剂3次/日(解毒),头孢克洛2次/日(预防感染)。次日患者精神佳,上述症状均已消失。随访1月,无明显后遗症。
患者,女,48 岁,患者于田间劳动时,右眼不慎被蜂蛰伤,当时感右眼疼痛、红肿, 伴视物不清。患者于4h后到医院就诊,处理:拔出右眼角膜缘的毒刺并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qid), 无好转,3日后收住院,眼科检查:右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伴轻度水肿,可见巩膜损伤,角膜呈乳白色混浊,左眼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半月后出院,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不适主诉。右眼睑无红肿,视力恢复不佳 。该患者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拔出毒刺,冲洗患处中和毒性等,到院就诊时毒刺留伤处时间已久,虽经过抗炎及抗过敏等对症处理,但未能恢复正常视力。
蜱虫一般附着人体的头面区、腰腹区、腋窝、腹股沟和脚踝下方等区域,要注意的是,蜱可吸附在人体上数天至数月,国内报告最长达3个月。叮咬后,患处表现为局部红肿、丘疹,蜱虫可黏附在皮肤或钻入皮肤,此时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对皮肤造成损害,导致蜱虫头部或口器留在皮肤内。
蜘蛛:蜘蛛对人体的伤害多为(腿部)皮肤损害,会造成皮肤坏死、留疤等后果,不会危及生命。被蜘蛛咬伤后,伤口未及时处理会在伤处坏死,出现溃疡,发黑发紫,或出现大水泡,周围有大红斑(10厘米左右),处理方法为:①早期使清水 或碱性液如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8小时后未出现水泡,则表示该蜘蛛毒性不大,可自然痊愈;②咬伤后出现溃疡等症状,予以抗炎抗过敏,消肿消毒清创,伤口痊愈即可;③极少数患者除了局部坏死,还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休克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并使用抗过敏抗炎药物以及解毒药物。
作者:半夏
来源:红杏e生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