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莫责罚,正确用药解烦恼

2018/9/7 15:26:44来源:村医之家作者:胡献国

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完善,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形成,或者贪玩少睡,精神过度疲劳等,均可引起暂时遗尿,这些都不属于病态。

 

若3岁以上的幼儿,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必遗,形成惯例,则应视为病态。

 

本病若经久不愈,可影响小儿的精神和生活。

 

临床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顽固性遗尿的患儿与隐性脊柱裂有关,这类遗尿治疗较为困难。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虚,肺脾不足所为,当以培元补肾,健脾益肺为治,可选用下列中医治疗方。

 

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一、肾气不固型


主要表现为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当以温补肾阳,固涩止遗为治。

 

方用菟丝子散加减,药取菟丝子、肉苁蓉、牡蛎、鸡内金、太子参、远志、桑螵蛸、覆盆子各10克,附子、五味子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鹿茸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刺五加脑灵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

 

二、脾肺气虚型


主要表现为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当以补肺健脾,固涩膀胱为治。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药取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益智仁、山药、乌药、煅牡蛎、砂仁、苍术、覆盆子各10克,麻黄5克。

 

中成药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香砂养胃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三、肝经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当以清热利湿,缓急止遗为治。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竹叶、法半夏、枳壳各10克,黄连、甘草各3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在常规治疗时,配合下列中医外治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1.龟龄集:将纱布1块,置于龟龄集酒中浸透,而后取出复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肾益气。

 

2.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肾益气。

 

3.桂附地黄胶囊:取本品1~2粒,去掉胶囊衣,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肾益气。

 


本病的诊断依据是:

 

1.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

    

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数次者。

 

3.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4.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隐性脊柱裂,或做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

 

小儿遗尿的家庭调护


小儿遗尿若经久不愈,可影响小儿的精神和生活。

 

小儿遗尿可持续数月、数年直到青春期才消失,而尿常规检查正常。

 

因其病程长,故加强患儿的家庭调护十分重要。

 

家庭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调摄

 

家长对患儿应态度和蔼,着重教育与鼓励,消除患儿害羞、紧张和悲观心理,使其对遗尿症的恢复有充分的信心。

 

2. 调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而又富于营养,如鸡肉、鸭肉、猪瘦肉、蛋类、牛肉、动物乳类、豆类等,同时注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3. 注重食疗

 

一些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食疗方,对小儿遗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经常选用,如银杏炖鸡、山药瘦肉汤、莲米猪肚、糯米猪肠、黄芪猪脬汤、黄芪汽锅鸡等。

 

4. 定时唤醒

 

家长对有尿床症的小儿,要不厌其烦,每日定时唤醒小儿起床排尿,形成条件反射。

 

晚餐和睡前控制进水量,临睡前让上小儿排空小便。

 

5. 劳逸适度

 

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学习,白天玩耍不要过度,也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夜晚睡的过实而引起尿床。

 

6. 更换衣被

 

尿床后家长要及时更换衣被,防止小儿因受凉而引起感冒,用温水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绝对不要羞辱、责罚患儿。

 

睡觉时宜侧卧位,被子不要过紧,双脚不宜过暖或受压。  

  

7. 药摩疗法

 

取中药益智仁、桑螵蛸、石菖蒲各10克,麻黄素25毫克,心痛定10毫克,将诸药共研细未,加姜汁适量调为糊状,摊在关节止痛膏上,外贴关元穴上,再用热水袋热熨30分钟,昼敷晨取,每份药用2次,第1晚用药毕后包好,翌晚用姜汁调糊再敷,并用食、中、无名指指腹按摩足底部,由后到前,前到涌泉穴,指力适中,有酸胀感为好,每次来回 100次,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穴位按压

 

穴位:气海、关元、中极。

 

手法:患儿排空小便后仰卧位,术者先用掌根或手指在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按5~10分钟,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再用拇指或中指从曲骨穴(耻骨上缘)往腹部滑压约数十次(每次滑压宜待腹肌松驰后进行),以下腹部有酸胀感为宜。

 

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先按揉腰骶部约5分钟,然后点按肾俞、膀胱、三阴交等穴位。最后用擦法施于腰骶部1~2分钟。

 

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