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

2018/4/19 14:40:38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朱宏斌

《乡村卫生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手册》(2010)规定: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2012年)均未对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作出明确规定。


而临床上认为,由于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因此普遍认为病程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有效,且临床实践也证明抗病毒治疗对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是有用的。


但是,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病毒唑已不作为首选


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是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手足口病,口服、喷雾外用和静脉给药,能改善手足口病的病情。


长期大量使用可致贫血、白细胞减少,所以疗程一般不会>1周。目前病毒唑已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但由于易获得、价格低,在一些基层医院使用还是很普遍。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常用


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的作用。


中药抗病毒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成药清开灵、炎琥宁、银翘散、双黄连、喜炎平等对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有益。但具体哪种药物效果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重点提示

重症病例是死亡主因,需早期识别,及时转诊


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 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时转诊。


●高热(>38.5℃)持续>2 d不退。

●发热伴有寒战。

●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明显呕吐或头痛。

●呼吸浅快。

●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精神倦怠、萎靡。

●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高血糖。

●高血压或低血压。

●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