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村医单独定编制,这个可以有

2018/10/26 15:44:34来源:村医之家作者:严国进

一大早,广东省花都区花山镇村医邱华骑电动车到家隔壁村的儒林村卫生站。去年,邱华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通过花都区政府统一招聘,成为入编村医。目前,花都区共有村医329名,其中本土村医297名。

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乡村医生多存在队伍结构不优、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的特点。

 

由于乡村医生的身份仍是农民,还没有统一为其建立养老保障。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大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收入明显下降。这些都导致乡村医生与其他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务人员相比,其不仅工作强度大、待遇低,而且没有任何保障,所以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工作落实难。

 

那么为何花都区的村医岗位能吸引到大学毕业生来,而且还能留得下?


这得益于花都区的“新时代村医"计划,其采取一切举措让村医安心扎根基层。


什么是新时代村医?花都给这个群体找到了一些形容词——本土化、学历高、待遇好、流得动、管得好。



在本土化方面


针对乡村医生老化和断层问题,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即根据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面向志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初、高中毕业生,择优选送一批到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中专层次及以上的学历教育,并签订合同,毕业后通过考试,合格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回协议村村卫生室工作,同时使其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


在学历高方面


为解决边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问题,每年通过公开方式招聘大学生村医,并要想方设法,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医队伍。


在待遇好方面


  • 2012年,花都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单独核定了303个村医编制,卫生站也有了保障。破解人才短缺问题还有更关键的一招,就是区招、镇管、村用。

 

  • 2015年,花都区区长和副区长出面协调人社和编办部门,决定不再单设乡医岗位,实行全区统一招聘、统筹使用。

 

目前花都区编制内村医年收入包括财政补助、“一元钱看病”收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和40%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编制外村医除了财政补助少一点,其他跟编制内医生一样,而且每年还多两万元公共卫生职能补助。

 

建议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单独核定村医编制,给乡村医生入编,细化村医收入,让村医收入不低于在职乡镇卫生院在岗医生。



在流得动方面


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专门设有乡医专管办公室,办公室设有一位副院长负责指导和管理村卫生站和乡医。

 

乡医在村卫生站工作2年~3年后,就会调回卫生院工作或进修1年,之后再回到村卫生站。这样的工作学习进修周期,将一直循环持续下去。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村医和卫生院医生有相近的业务水平。

 

建议各地让村医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甚至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动起来,并轮回起来,不要一直死守在村卫生室,从而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在管得好方面


花都区在家庭医生绩效管理方面做了较大突破。根据家庭医生年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签约服务费的80%由团队自主分配。

 

在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奖励保障政策之外,区财政每年安排5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

 

自今年起,每签约一人奖励团队10元。


建议各地卫生院每年要制定村医绩效考核方案,并交村医讨论通过,定期认真开展村医考核,切实根据得分多少,拨付公卫服务经费和乡村医生补贴,并让村医能自主分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

如此,还怕吸引不到高学历、留不住的村医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