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编制、能落户,医共体统一招人了

2018/9/6 13:54:53来源:据浙江日报综合整理
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管理有了新模式——医共体人才池。给编制、给落户,还解决住房问题,一切都在医共体里解决。


为破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招不进、留不住、学历素质偏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去年10月以来,浙江金华东阳市创新设立“医共体人才池”,实行“统招共用”人才池策略。

随着医联体特别是县域医共体的发展,内部各机构的编制管理问题一直都未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不少地区探索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但具体怎么管理,各省在细节上可能都不太一样。

浙江省东阳市这次首创的“医共体人才池”,就是对医共体内部人才管理的一大探索,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下,医共体人才池到底是个什么模式。

“医共体人才池”定义

“医共体人才池”一改以往由各基层医疗单位独立招人策略,变为全市统一招录,新招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定向培养毕业人员,全部纳入“医共体人才池”管理,经牵头医院共同培养后,由医共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调配,在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城区进行轮转工作,且调配优先满足山区和半山区乡镇医院的工作需要。

换句话说,医共体内部的人才统一招、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哪里缺人,人才池就相应调配人员去哪里补充。

“医共体人才池”待遇优厚

1、编制“统招共用”,可以落户

纳入“人才池”管理人员的编制身份挂靠在城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以便于“人才池”成员子女在城区就近就学。破除以往基层编制身份束缚,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新招工作人员“落户”城区。

2、医共体统筹安排绩效工资,向山区、基层进行倾斜

优化绩效工资分配,由医共体管理中心统筹安排绩效工资,按照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4类,分别给予1.0、1.1、1.15和1.5的工资分配系数,并向山区、基层进行倾斜。

如在山区工作期间每月发放250元山区工作补贴;工作满5年,每月发放山区工作补贴500元;超过5年每增加一年,补贴再增加50元。

3、新建医共体人才公寓,解决住房问题

在东阳市城区白云街道,党校一侧,一块占地30亩的土地正在翻整。这里,将建成专门的人才公寓,供全市各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解决新招人员住宿问题。人才公寓建成后,会向“医共体人才池”招聘人员倾斜。

原本在其他地区一家县级医院工作的吴立庆、吴秋花夫妻俩,赶上这次东阳招聘的末班车。一直以来,夫妻俩都是合同工身份,得知“人才池”招聘可解决编制和落户问题,夫妻俩决定来试一试,没想到双双考中。

“给编制、能落户,两个孩子上学也不用发愁,将来还能以相对低的价格在市区租用人才公寓。” 吴立庆说,接下来,夫妻俩决定来东阳发展。

4、强化培训,考核通过者涨工资

东阳医共体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模块化技能培训方法,包括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急救技术及心电图、影像学等七大方面的17个模块群,涵盖了基层90%的病种。

据了解,模块化技能培训实行小班制,即每期40人,每个班10人,预计培训周期为两年。基层医生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每月工资增加50元,有效调动了基层医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模块化培训有严格的考试机制,这样的培训效果比进修两个月更能学到东西。”吕桑是负责前两个模块培训的8位“主教官”之一。他对模块培训给出的评价是:全科医生很快从“拽着学”变为“争着学”。目前,东阳全市18家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的332名医生正在分批次参与培训。

5、建立医务人员轮换机制

为拓宽医务人员岗位交流新渠道,东阳市建立工作单位轮转调换机制,新招人员由医共体管理中心负责培训和调配使用,按工作需要分别在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城区进行工作轮换。在轮转周期内,山区、半山区工作满3年即可轮转到平原或城区工作5年,再进行下一个轮转流程。

目前,自东阳今年初首次以“医共体人才池”向社会公开招聘卫技人员以来,共有186人报名参加考试,招聘录用60人。其中,除本籍人才外,还吸引18名外地人才。

紧密型医共体推进的壁垒之一就是各机构之间各自为政,很难做到步调一致,管理上更是麻烦多多。现在东阳市实行的“医共体人才池”制度,在招录、待遇、培训、调配等方面都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编制上的壁垒,使医共体更加紧密、协调。

但目前医共体人才池还停留在新进入人员阶段,如果推进效果好的话,相信会在更多地区和人群有更深更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