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2018/9/2 20:48:16来源:中国人口报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文件明确“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实行统一监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进程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地区的改革试点工作,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新的组合和调整,相关职能也划转到新的机构中。这样,原先上下一致、同频共振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发生了若干变化。一些地方和领域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时不时将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躺枪”事件时有发生。


  所以,在新时代里,迫切需要将公共卫生服务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模式,不再过度强调数量和体量优势。这需要用新的体制机制进行更新。


  一是转变观念,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职能。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中去。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要求,是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的要求,更是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内在需求。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全流程可溯源。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资质、技能、机构、设备、装备、试剂、耗材、技术、报告、数据资料等全部纳入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对从业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属地政府要全额保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所需资源。确有困难的地区,可由上级政府对所需资源给予保障。


  三是以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引领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有别于一般的针对个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社会及非营利组织保障的面向人群的公益性强的公共服务。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安全是必须要优于普通诊疗服务的。现实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稍有瑕疵就有可能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因此,公共卫生服务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担负起保障公众健康的责任。


  四是引进先进装备,改善人员绩效,提升专业技术品质。将新科技引入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其专业技术的科技含量。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积极性,可在现有待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专项的质量绩效奖励。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应用、开发新技术,提升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其中,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最为关键。要有专项经费用于提升人员质量管理技能,让医务人员想学敢干,以高质量为荣。


  五是统分结合,重点突破,抓好基础质量安全,提升重点学科建设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首先做好基础服务质量安全工作。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标准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质量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能力建设,以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理念,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提升服务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门头沟区疾控中心主任  汪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