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要回泗耳藏族乡杨柳村卫生室当一名村医。”5月25日,正在绵阳市平武县豆叩中心卫生院实习的刘小倩这样说。刘小倩是绵阳市定向培养的医疗专业学生。今明两年,包括她在内的200名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将成为绵阳贫困山区农村卫生服务的新生力量。
前几日我们推送了文章“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5810名医学生”,可以看出国家正下大力度为基层培养新一代医疗人才,那么这些人才在毕业后要怎样分配和管理呢,四川省绵阳市给出了自己的措施。
当前,绵阳市贫困人口中有患病人数38025人,占23%,很多集中在平武县和北川县的贫困山区。2014年,两县共559个行政村中,仅有374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分布在278个村,且人均年龄近60岁,远不能满足贫困群众就近就医的需要。
面对贫困地区村医青黄不接的难题,近年来,绵阳市采取“本土化”定向招考、“委托式”定向培养、财政定额补助激励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乡村医生队伍,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确保健康扶贫效果。
2014年,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免费培养项目。2014年和2015年,在平武、北川的乡村医生“空白村”,定向招收本地户籍和常住应往届毕业生共200名,送到成都学习三年,期间学杂费全免,每月每人领取600元生活补助。
就在今年7月,第一批近100名医疗专业毕业生将补充到定向村医岗位。他们将至少担任8年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合格者可享受中央、省、市、县的各项补助及养老保险政策。在村卫生室服务5年后,他们可以通过考核,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
上学期间免费培养,毕业之后有制度保障,极大增强了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度,使更多医学生愿意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绵阳市还积极响应“四川省民族地区阳光天使计划”,从2012年开始,针对民族地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直接考核招聘医学类毕业生,绝大部分名额分配给北川和平武,这些毕业生须在定向单位服务6年。
录用人员虽不是定向培养,但在毕业后如果选择在基层就业,也可以通过此项计划得到学费补偿。
不仅如此,2014年至2016年,绵阳市还每年招聘10个在编全科特岗医师,大部分分配到北川和平武。这些医师至少要在乡镇卫生院服务4年,享受县医院的工资待遇,并可分别获得国家和省财政的补助。
医联体也在绵阳建起,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贫困地区。绵阳市卫计委确定由市三医院对口帮扶北川、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平武,并运用远程会诊系统打造医疗就诊“绿色通道”,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
去年以来,绵阳市还着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待遇,将人均绩效奖励最高限额从8000元提高到1.5万元。开展乡村执业医师注册考试,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能力。
就算培养再多定向生,如果本身基层医生的待遇不提升,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因此,提高基层医疗人才的待遇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一系列激励措施带动下,平武、北川两地基层执业医师从2015年的689人增加到2016年的734人,两地村医“空白村”减少至40多个。今年7月,随着定向培养生的加入,绵阳贫困地区群众的就医难题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