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实招织牢重病兜底大网

2017/5/5 8:29:58来源:健康报-村医导刊作者:记者 王潇雨 王芳 通讯员 陈会明

编者按

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局,关键是要“靶向治疗”。目前,在全国多地纷纷出拿实招,探索可行路径,采取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多种方式救助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兜底保障,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多种方式筑牢基层网底,在取得明显成果的同时,也有了新的思索。

  

江西——

 

五道保障线  降低自付比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村民刘小平因煤气爆炸被烧伤,被送到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住院一个多月的费用是41.4万元,如果没有“五道保障线”,需自付26.6万元,月收入刚2000元的他根本无力承担。“帮扶干部告诉我,因为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交1.9万元就行。”


微信图片_20170505082335.jpg

    

    县统计局精准扶贫帮扶干部谢金松告诉记者,“五道保障线”分担了刘小平95.4%的费用:新农合报销10万元、新农合大病保险补2万元、商业保险补24.5万元、民政医疗救助2万元、健康暖心基金救助9757元。像刘小平这样的建档贫困人口,在于都县还有13.55万。当地2016年建立了“五道保障线”的重病兜底保障制度,使贫困群众患大病住院报账平均达95%。


    于都县卫生计生委主任潘毅介绍,对于这些贫困户,县财政按每年120元的标准资助加入新农合,且报销不设起付线,年封顶10万元。将大病保险报账比例提高10%,并将起付线由15000元降为6000元,最高可补偿25万元。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购买商业补充保险,不设起付线,按照目录内90%、目录外75%报销,最高补偿可达25万元。民政医疗救助按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补偿50%~100%的标准救助,年封顶线3万元。在前四道保障线基础上,县财政和中国福利基金会成立了500万元的“健康暖心”扶贫基金,对剩余个人自付费用的20%补充救助。


微信图片_20170505082358.jpg

    

    于都县卫生计生委干部孙既诚告诉记者,当地实施一站式即时结算。各医疗机构全程代办式报账,报账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贫困群众在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自付部分。于都县2017年由县财政出资1347万元,为全县所有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同时对“健康暖心”基金注资3000万元,对贫困群众一般住院疾病兜底报销90%,确保负担比例不超过10%。


    潘毅说,有少部分患特大病在本省无法治疗需前往省外就医的贫困户,由于受“目录内”和医保政策限制等诸多限定条件,报账比例相对较低。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政策之间的对象、程序、标准、信息等方面还需要加强衔接。

    

四川——

 

财政兜底为主的 “零自付”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建立了政府财政为主的兜底保障机制,让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免单”。

微信图片_20170505082455.jpg


    叙永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郑远良表示,全县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40.9%。兜底保障机制不仅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及医疗扶贫附加保险“三重”保障作用,还要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资金、帮扶单位等加入。比如,门诊就医的费用,基本医保支付60%,其余的由医疗扶贫专项资金支付;慢性病门诊基本医保支付70%,民政医疗救助资金支付30%;对于县内住院患者,医疗救助将实际费用报销至90%,剩余的10%由帮扶单位或政府统筹解决。


    政策实施后,2016年1月~10月,住院治疗贫困人口20488人次,医疗费用5376万元。来自叙永县人民医院、叙永县水尾镇卫生院、水尾镇水星村卫生计生站的反馈显示,住院患者均未自付医疗费用。但2016年当地贫困人口平均住院率为25.6%(全国平均住院率为15.3%)。


微信图片_20170505082530.jpg


    对此,分管健康扶贫工作的副县长谢华认为:“按25%平均住院率测算,财政每年新增预算4000万元左右,预计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亿元的5.2%,占全县总财力41亿元的1%,费用总体可控。为控制费用,政府还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基本目录内的药械、药品、耗材。目录外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这部分费用占比约为8%。”

  

 湖北——

 

精准帮扶第三方监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