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韦氏头颈部奇穴
【内眶上】
定位:眉棱骨中点内侧1cm。
作用:清头明目、解烦。
主治:前额痛,心烦,易怒,失眠。
方法:患者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食指尖向头部方向稍稍用力点按,手法以患者自感微痛又舒适为度。
【孔上】
定位:枕骨大孔上缘。
作用:镇静安神,调理气血。
主治:后头痛,顽固性失眠,不明原因低热,口干,肠胃功能紊乱。
方法:患者端坐位,医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指尖于孔上穴向头部方向推按,手法以患者自感微痛又舒适为度。
【耳后】
定位:耳后2cm 凹处上方1cm。
作用:散瘀,清头,止痛。
主治:头痛,眼蒙,耳鸣,耳聋,咽部异物感。
方法:患者端坐位,医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根据症状的方向点按,手法以患者“得气”、舒适为度。
【颈前】
定位:胸锁乳突肌下1/3 前2cm。
作用:调理气血,疏经通络。
主治:颈部酸胀痛,心慌心跳,心律失常,血压异常。
方法:患者端坐位。以右侧为例,医者右手扶持患者头部,使头右偏30°,左手拇指指腹于穴位上轻轻向斜下按压,手法以患者胸口“得气”、舒适为度。注意不可暴力操作。
【颌下】
定位:下颌骨中点下后2cm 处。
作用:通络生津,止渴散瘀。
主治:头胀头晕,口渴口干,咽干鼻燥,失眠多梦。
手法:患者端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扶头部,一手食指置于穴位点揉按2~3 秒放松,反复操作3~5 遍,以局部微热舒适为度。
【颈侧】
定位:下颌角后下3cm。
作用:疏经通络,清头宽中。
主治:头晕目赤,胸闷,耳鸣眼花,血压异常。
方法:患者端坐位,医者拇指指腹于穴位处揉按,从轻到重,方向或斜向上、或斜向下,以患者舒适为度。
【颈根】
定位:颈根部外侧3cm 凹陷处内端。
作用:松筋,解痉。
主治:颈肩疼痛、活动受限,上胸部紧缩感。
方法:患者端坐位,以右侧为例,医者左手将患者头部轻轻压向左侧30°,右上肢肘尖置于穴上,向肩部呈90°角,由轻到重点按,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锁骨上】
定位:锁骨中点上1~2cm。
作用:舒筋通络,行瘀止痛。
主治:上肢麻痛、发凉、肌痉挛。
方法:患者端坐位,医者站于其后,食指或中指指端于穴位上轻轻弹拨,可有窜麻感传至上肢。注意手法不可过重。
本文摘自《韦贵康行医笔录》,作者:韦贵康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