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案丨欧阳群教授针灸医案选辑 (下)

2018/4/18 16:03:08来源:中医针灸医案

临床医案



医案五: 关格 (肠梗阻)案


 男,33岁,军人。1957年08月08初诊。


    主诉:腹部绞痛难忍2天余。


    病史:患者2 d前军事演习,刚上山岗,突感腹部绞痛难忍,汗出肢冷,4 h后入院,诊断为肠梗阻,准备手术。


    检查:痛苦表情,呻吟不已,辗转不安,被动体位,胸式呼吸,全腹膨隆,腹壁紧张,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X线照片示肠积气有液平面。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诊断关格 (肠梗阻),湿热内结型


    治则:通腑降逆,泄热导滞。


    取穴大肠俞、足三里


    操作:取大肠俞深刺2.5寸,针感传入腹腔,捻转泻法,行针约2 min,再配足三里,留针15 min。


    患者已作好手术前的准备,为先止痛而邀余针灸,行针约2 min腹痛锐减,针后18 min矢气数次,患者顿觉舒适,半小时后再次矢气数次,经外科观察免做手术而愈。20年后相见,盛赞针灸神功。


    按:大肠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该例因受暑热、劳累,热结大肠,气滞津伤,食积于肠,腑气不通传化失司而致关格,故取大肠之俞穴,配足阳明合穴,以通腑降逆,泄热导滞而获速效。针灸治疗该病,古今文献多有报道,如《灵枢·杂病》曰:“腹满,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等。现代临床取穴亦多以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并认为针刺足三里、大肠俞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故肠腑通畅,便秘自除。


  

医案六:  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

 

 女,43岁。1986年05年12初诊。


    主诉:月经延期,淋漓不断十年余。


    病史:自诉10年前第5胎顺产,但失血较多,产后体重明显增加;继之月经延期,且经期每次持续10~12天,淋漓不断,量多色淡质稀,常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纳呆,视物不清,神疲倦怠。  

 

 检查:身高158 cm,身体肥胖,体重70 kg,腹围103 cm,血压14/10 kPa(105/75 mmHg),面色白,舌淡嫩苔薄白,脉缓无力。基础体温偏低,雌激素水平偏低。


    诊断: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型


    治则:补肾固冲,健脾化湿。


    取穴脾俞、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水分、太溪、大椎、乳根、中极、三阴交、隐白。


    操作:补虚泻实捻转手法,加温和灸三阴交、隐白。诸穴用专门手法留针感而不留针,1次天,15次为1个疗程。


    治3个疗程后,经血量减少,体重下降4 kg,腰围减少6 cm,共治12个疗程痊愈,追踪随访8年未复发。


    :患者生育多胎,阴血耗损,肾气匮乏,劳则伤脾,导致冲任亏损,固摄失权,血不归经,经血淋漓不断,其体形肥胖、各项检查所见都与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有关,故治疗以补肾固冲,健脾化湿,调节内分泌为主。取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统血,补养后天为本;取肾俞、太溪以养肾固冲;取中极、水分以调理冲任之气,加强固摄止血之功;取大椎穴壮阳气,摄气血。数穴合用,共奏益脾肾、固冲任、止血崩之功。


  

医案七:  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女,53岁,干部。1987年05月03初诊。


    主诉:胸胁部疱疹累累3天。


    病史:患者左胸胁部刺痛1 d,翌日该处皮肤灼热,继而疱疹累累如珠,呈带状密集排列,烧灼刺痛难忍,不敢深呼吸。伴心烦口苦,咽喉干燥,3昼夜未寐。经内服消炎镇痛剂及外敷药膏 (药物不明)、痛楚未减。


    检查:躁动不安,面黄微赤,撑臂护胁,舌边潮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左4,5胁间区内皮肤见大小不等密集成串小疱疹,疱疹黄色透明,尤左胸前较多。


     诊断:缠腰火丹 (带状疱疹),湿热内蕴型。


    治则:清热解毒,活络止痛。


     取穴厥阴俞 (左)、阳陵泉 (左)


    操作:取左侧厥阴俞,用28号毫针进针1.5寸,针感沿痛区传导到胸前,行捻转泻法约3 min,留针20 min,以厥阴俞为中心,局部并加红外线照射20 min;配左侧阳陵泉穴针刺,泻法行针2 min。


    治疗后疼痛锐减,1次/天,3次疼痛消失,1周治愈,无残留痛,追踪随访2年未复发。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多发于单侧,发病部位常见胸、腰、四肢及头面等处,中医称“缠腰火丹”。是因其好发于腰背肋间,疱疹密集成群,成带状,故名缠腰火丹,系肝火妄动,内蕴湿热,外感毒邪,侵袭胁肋,流窜皮间,阻滞气血的运行而出现成簇之水疱,故选取病灶临近之穴,直泻邪毒而止痛,配阳陵泉以清泻肝胆之湿热,解毒化淤,促进气血,以达活络止痛之功效。


作者简介:欧阳群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医学校,原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附属南方医院针灸科主任,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澳大利亚针灸学会学术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被授予个人三等功2次。1990-1991年,应邀赴古巴开展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因成绩突出,获得古巴政府授予的“战斗友谊勋章”和“金色荣誉奖章”各1枚。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欧阳教授临证医案数则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