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举隅

2016/6/2 11:42:20来源:四川中医

穴位贴药疗法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辨证选用药物,具体应用于穴位上。该法对于用药过多损伤消化道或不喜服药者更为便利。通过药物渗入吸收与特定穴位之气至病所作用相互结合对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及情志致病非常有效。操作方法是将相应中药研成末,用姜汁或竹沥水、醋等调制为绿豆大小颗粒置于1cm×15cm胶布或创可贴中间贴在穴位上,使患者穴位有胀感或痒感隔日换药1次。


1
感冒


各种感冒,主要分风寒、风热型。

选穴:大椎、肺俞、太阳、头维、天宗、曲池、风府,均双侧。

风热选药:银花、连翘、炙麻黄、前胡、浙贝母、牛蒡子、竹叶、紫苏、羌活;风寒选药桂枝、炙麻黄、细辛、羌活、防风、荆芥、浙贝母、紫苏。如阴虚偏重还可加白薇、麦冬、女贞、百部;阳虚偏重可加附片、桂皮、菟丝子、川断;痰多可加杏仁、炙紫菀、炙冬花。


病例:陈某某,男,45岁,干部

1998年3月12日初诊病史形体较胖素体阳虚常患感冒。1周前因早晨锻炼受凉出现咳嗽、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痰多、汗出、面色白,舌淡稍胖、苔薄白,脉浮缓重按沉细。曾服中西药疗效不显前来求治。

选用风寒加阳虚药物:桂枝炙麻黄、细辛紫苏、羌活、防风荆芥、浙贝母、附片、菟丝子、川断。穴位贴药隔日后咳嗽止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减轻换药2次后痊愈。


2
喘症


各种喘症尤善治疗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各种慢性咳喘。

选穴:(1)大抒、风池、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膻中、三阴交均双侧;(2)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天突、涌泉均双侧。

寒证选药:白芥子、葶苈子、炙麻黄、马兜铃、细辛、杏仁、前胡、桂皮、附片等热症选药苏子、川贝、桑白皮、炙杷叶、炙紫菀、萎壳、葶苈子、白芥子、胆南星、白芷、炙麻黄。并随症加减药物,按一定比例打粉制成贴药。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病例:伍某某,男,54岁,干部

1997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10年,近1周痰黄粘带血丝。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患者每因感冒后诱发咳喘、胸闷冬春季节尤甚。1周前感冒后出现咳喘剧烈、不能平卧形体消瘦,纳差胸闷发热汗出,舌尖红、苔薄黄腻脉细数中医诊为喘症属痰热型热伤肺络。选热症药物苏子、川贝、桑白皮、炙杷叶、炙紫菀、萎壳、葶苈子、白芥子、胆南星、白芷、炙麻黄。贴穴1周后咳喘减轻,痰中未见血丝。4周后偶有咳喘能平卧休息继用4周,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再贴2周。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3
失眠


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引起的失眠、多梦、烦躁等症。

选穴:内关、神门、三阴交、阴陵泉均双侧。

选药:(1)养心安神药:桂元肉、当归、柏子仁、五味子、枣仁、丹参、白芍、莲米;(2)清心安神药:朱砂、磁石、黄连、远志、菖蒲、琥珀、赤芍。


病例:李某某,女,38岁,干部

1998年1月4日初诊。主诉:失眠多梦5年加重1月。该患者因情志不遂渐致失眠多梦易惊汗出,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曾服中西药罔效。给予养心安神药:桂元肉、当归、柏子仁、五味子、枣仁、丹参、莲米贴穴治疗20余日,睡眠时间增加,汗出易惊减轻。嘱其注意调理情志继续治疗1月,睡眠改善。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4
眩晕


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等引起的眩晕。

选穴:内关、太阳、丰隆、大椎、涌泉、命门、三阴交、曲池,均双侧。

虚证选药:当归、白芍、枣皮、牛膝、川芎、天麻、白薇、补骨脂;

实症选药:天竺黄、防风、细辛、石菖蒲、桑白皮、牛膝、天麻、白芷、石决明。


病例:张某某,男,40岁,教师

2000年4月10日初诊。主诉:头昏眼花5年伴恶心呕吐耳鸣加重1周。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此次因外感后诱发出现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恶心呕吐咯痰黄稠胸闷心慌发热汗出,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按上实证方选药:天竺黄防风、细辛、石菖蒲桑白皮、牛膝、天麻、白芷、石决明。贴穴1周后眩晕、恶心呕吐减轻余症仍存。继续治疗4周后眩晕痊愈半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5
胃脘痛


对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之胃脘痛以及小儿消化不良、慢脾风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选穴:足三里、中脘、建里、外关、脾俞、胃俞、阳陵泉、太冲,均双侧。

选药:苍术、香附、陈皮、川芎、茯苓、砂仁、白术、党参、熟军、山楂根据寒热虚实择药配制。


病例:陈某某,女,45岁,干部

2001521日初诊。主诉胃脘痛5年加重1月。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症见胃脘胀痛纳差胸闷气短乏力面色不华消痩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选用健脾益气理气止痛药白术、苍术党参、茯苓、砂仁、陈皮、山楂、香附、黄苗。贴1周,胃脘胀痛减轻纳食增加。再贴2周胃脘痛止仅偶见胀满不适气短。再贴4周痊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