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三伏贴国家标准公布,快收藏

2021/7/14 8:43:06来源:甘肃省卫健委、基层医师公社

近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格规范了“三伏贴”的应用,并提供了国家标准的两大穴位贴敷技术方子。


微信截图_20210714084554.png

“三伏贴”

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又称“三伏贴”,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受大家的喜爱。


一进入夏天,市面上各种“三伏贴”层出不穷,神奇的疗效令人无法拒绝,但其实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分辨其真假,只能求个心理安慰。


但是,“三伏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开展的,也不是你想贴就能贴的。此次《通知》对“三伏贴”实行备案管理制,并对之提出严格、详细的要求:


1.“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2. 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非医疗机构和未按规定备案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3. 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4.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三伏贴”管理制度,规范“三伏贴”技术应用,严格掌握适应症。


此外,《通知》特别强调,针对对存在操作人员不符合要求、应用不规范及夸大宣传效果等不规范行为的医疗机构,予以通报批评、督促改正,对整改不力的医疗机构,严禁其开展“三伏贴”服务。


非医疗机构和未经备案的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涉嫌违法虚假宣传的应及时移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国家标准:两类穴位贴敷技术


甘肃省除了对“三伏贴”的应用有了硬性规定之外,还特别提供了国家标准的两类穴位贴敷技术的方子,小编整理了其使用药物及禁忌症,供大家参考,如没有以下所提及的禁忌症,可回复关键词:穴位贴敷,即可获得全文。


 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穴位贴敷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药物的选择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


常用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刺激发泡类药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


气味俱厚类药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赋型剂的选择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为:



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


盐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用酒调和贴敷药,则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生姜汁


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蒜汁


蒜性温味辛。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


蜂蜜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鸡蛋清


鸡蛋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


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生肌。


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2

针灸技术 穴位贴敷


此穴位贴敷要求,在清洁卫生的环境里,让患者处于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医者双手用肥皂水洗净之后,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贴敷剂型可分为


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熨贴剂、浸膏剂、膜剂、饼剂、锭剂、水(酒)渍剂、鲜药剂


其中,膏剂可分为:软膏剂、硬膏剂 、铅硬膏 、黑膏药、白膏药、松番膏药、橡胶硬膏、中药巴布剂


贴敷时间:


1. 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d~3 d换药 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 d~7 d换药1次。


2. 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3.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 3 h~24 h,隔日 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 d~10d贴1次,每次贴3h~5 h,连续 3年为一疗程。 


5.皮肤反应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 ,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皮肤反脑。



两类穴位贴敷技术有相似的禁忌症:



1.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3.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4.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