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穴位贴敷治疗咳嗽

2016/5/13 10:19:43来源: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

咳咳咳,咳个不停,俗谚:医生怕治咳,其实咳嗽并非那幺样的难治,只是因为咳嗽的证型较为多样複杂,因此医师在辨证上,会稍有难度。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有较大优势。
        咳嗽是可以有外感或内伤等致病因素,造成肺气失宣,因而上逆,冲击呼吸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徵的一种病证。中医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之为咳,有痰无声称之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但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一、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头痛鼻塞,咳声重浊,或流清涕,喉痒,痰白易出,身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或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可以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口乾舌燥,咽痛,鼻塞鼻孔发热,鼻流黄涕,常兼有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以桑菊饮加减。
3.温燥咳嗽:咽乾,鼻乾,唇口乾燥,喉痒乾咳,无痰或痰少痰不易咳出,痰中或带有血丝,常伴有鼻塞,头痛等表证,口渴思冷饮,隐而不多,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或大而无力。治宜辛凉袪风润燥。以桑杏汤加减。
4.凉燥咳嗽:表现乾咳少痰或无痰,口舌乾燥,咽乾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少
津等症。治宜温润,方以杏苏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咳嗽多痰,反覆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胃脘堵闷,痰出则咳缓、堵闷减轻,腹胀,大便溏软,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或沉滑。治宜燥湿化痰。可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咳嗽声急气粗,咽中带有痰声,痰多稠粘或痰黄,咳痰不易出 ,痰或有腥热感,或咳出血痰,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发热,口乾欲饮等热象,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止咳。可以清金化痰汤。
3.气火咳嗽:急躁易怒,情绪不好时咳嗽增多,咳嗽阵作,常有痰滞咽感,咯之难出,量少质粘,咳引胸胁胀痛,咽乾口苦。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黄或黄厚,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化痰止咳。可以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午后咳多,乾咳少痰色白,痰中或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咳声短促,口乾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舌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化痰止咳。可以沙参麦冬汤加减。

 伤寒咳嗽
  
证候:咳嗽声重、痰稀白、鼻塞清涕、无汗、口中和,常伴风寒表证,舌淡红、苔薄白润,脉多浮紧。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季。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苏陈九宝汤。
  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紫苏、陈皮、桑白皮、大腹皮、薄荷。

   伤风咳嗽
  证候:咳嗽咽痒、或咽喉不利、喷嚏流涕、舌质稍红、脉浮软。四季可见,以春季为多。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荆芥、防风、桔梗、甘草、牛蒡子、杏仁、半夏、茯苓、木通、竹茹。

   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稠或黄、咯吐不畅、兼风热表证,咽红赤、舌尖边红赤苔薄黄、脉可浮数。多见于春夏季,其他季节也可见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桑叶、菊花、桔梗、生甘草、连翘、杏仁、薄荷、知母、浙贝。

  • 湿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头重体痛、胸膈痞满、口淡或腻、面黄不渴、小便不利,舌谈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濡。多见于长夏。
    治法:开宣肺气,清热利湿。
    方剂:三仁汤。
    药物:杏仁、白蔻、薏苡仁、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


  • 燥热咳嗽
    证候:咳嗽少痰、鼻燥咽干、口干不多饮水、唇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多见于秋季。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剂:桑杏汤。
    药物:桑叶、杏仁、尖贝、南沙参、北沙参、炒山栀、梨皮、桔梗、生甘草。


   伤暑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痰粘不爽、汗多、心烦、纳呆食少、尿黄,大便溏粘、口渴欲饮、舌红苔厚腻。见于夏季。
  治法:清热透暑,宣肺化湿。
  方剂:雷氏清宣金脏法。
  药物:炒牛蒡子、浙贝、枇杷叶(去毛)、马兜铃、瓜蒌壳、桔梗、桑叶、杏仁、滑石、生甘草。

  • 寒湿咳嗽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量多、恶寒无汗、恶心呕吐、纳差食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宣肺散寒,燥湿化痰。
    方剂:杏苏散。
    药物:杏仁、苏叶、法半夏、陈皮、白前、枳壳、桔梗、生姜、炙甘草、茯苓、大枣。

  • 痰热咳嗽
    证候:多见于风热、伤风、燥热和暑热咳嗽几天以后,以咳嗽、黄痰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方剂:清金化痰汤。
    药物:桑白皮、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鱼腥草、桔梗、浙贝、橘红、麦冬、甘草。


  • 虚风袭咳嗽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汗多恶风、喷嚏清涕、面白舌谈、脉虚。
    治法:益卫祛风,宣肺止咳。
    方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
    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黄芪、白术、防风。

  • 风痰哮咳
    证候:发作性阵咳,以晚上为多,咳吐白色泡沫痰,舌谈红、苔滑润,脉弦滑。
    治法:驱风化痰,解痉止咳。
    方剂:射干麻黄汤。
    药物:射干、麻黄、紫苑、款冬花、生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大枣。


 小儿肺炎贴敷病例

配药:麻黄、杏仁、地龙、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冰片、生姜;

贴敷方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每个穴位共取6克,加透皮液调成糊状。贴敷之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将调配制好的药粉,置于透皮贴上,贴敷双侧肺腧、膻中穴,6小时左右取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治疗第二日症状消失,体温正常,第三日肺部啰音全部消失,一周x线复查肺部病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

用药原理:方中麻黄能增加平喘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含麻黄碱、伪麻黄碱等,麻黄水溶性提取为有镇咳作用,甲基麻黄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麻黄煎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历代草本称“麻黄为肺经专药,治肺病用之”。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能够温肺祛痰,现代药理研究白芥子有抗真菌作用,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地龙通络平喘,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地龙的某种成份可阻断组织胺受体,对抗组胺。缓解气管痉挛及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作用,此为平喘的主要机制。苏子配杏仁:苏子辛温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杏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苦杏仁含杏仁甙,其药理作用有镇咳平喘作用。二者合用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加显著。莱菔子降气化痰,冰片开窍醒神、清热之痛,芳香开窍,凡诸风、诸气所致经络壅痹,均可得以宣统,更为引经药。

用药体会:中药透皮技术贴敷无毒副作用,此疗法刺激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专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