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6月24日,上海一网友发视频称,女儿感冒去药店配药,拿到单子发现,药店开了14盒药,总计824.8元。孩子母亲为此质疑药店过量开药。
一个孩子感冒到药房买药竟然开出了800多元的药,这个数字让作为基层医生的笔者感到惊讶,如果没有众多检查费用,恐怕三甲医院都开不出这么多的药物。
面对质疑,涉事药店表示,这些药执行“统一定价”,药店没有乱定价。但是涉事药店的回复有些难以令人信服,仅仅是说明药品价格是统一定价,该药店没有自行涨价。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费用,我们不禁要问:开了多少品种的药,这些药物都是必须的吗,用药合理吗?
现实中,医疗机构的用药监管是比较严格的,除了卫健部门会定期考核检查处方是否合理外,医保部门也会对药品使用情况检查,加上医务人员的专业性、用药合理性和职业操守,我相信不会出现这种小病开大药的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
从媒体报道内容看,该药房开了羧甲司坦口服液、宣肺止咳合剂、蓝芩口服液三种药。当事药房回复有一种药开了5天左右的量,剩下两种开了大约10天的量。开这么多天的药的依据是什么?这种专业性确实值得推敲。
在国内,遍地开花的药房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药房与医疗机构的立足点不一样,难免良莠不齐。而且很多药房聘请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极可能出现推销超出需要的药物。最主要是当前缺乏对药房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日常检查主要偏重于药品价格、药品质量等内容,对药房推销的药品是否确实是顾客需要,配伍药品是否合理均没有监督机制。导致一些药房为了多盈利,未免会出现小病开大方的现象,甚至没有处方就开处方药,患者本来只需要服用几天药但是超量开药的现象。
药房开药这件事也给基层医务人员提了个醒,像基层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是最贴近居民的医疗机构,更是居民就近就医的首选。基层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看病开药的时候更要时刻坚守底线,不开不需要的药物,正确诊断、合理用药,维护群众健康。切莫像报道中的药房一样,虽然单个药品价格没有涨价,但是涉嫌为了利益多开药,最后给自己带来负面不利因素!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