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介绍,目前全国98.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的60%以上,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
发布会上,各位发言人介绍的很多经验和做法,整理如下: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介绍:
以街乡为单位,组织村(居)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村“两委”、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社区工作者,包括志愿者、相关包片医生组成的包保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明确分工,使相关的包保团队能够包村包户包人,对红黄绿标识的三类重点人群健康状态全面摸底建好台账。这些人都是高风险人群,是防重症的重点。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院长袁友明介绍:
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作用,湘潭市雨湖区正在推行“基层扁平化治理”,以300户左右为一个区块,全区共设置326名区块治理员,2800余名干部全部下沉区块分片包干、包户到人,我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参与。
一方面,结合邻里帮扶机制,我们对空巢老人坚持定期探视、每日沟通。另一方面,居民有任何需求,也可随时可以与对应的区块治理员联系,如发现空巢老人出现意外,第一时间就可以通知到家庭医生,经初步评估后,能在基层救治的就直接转到卫生院治疗,如果基层救治能力有限,就及时联系医联体上级医院进行转诊救治。
最近,基层防控、救治、转诊等工作量巨大,需要扩充人员力量参与,而村(居)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机构应该发挥协调的作用,村两委、网格长等力量应该充分参与进去。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院长袁友明介绍:
为应对此次农村地区疫情高峰期,我们通过招聘、返聘退休医务人员等方式,增加了20位医务人员,进一步扩充了人员队伍。
安排梯队值班值守,根据诊疗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就诊流程。我们还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通过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或者远程查房、培训、指导。
袁友明提到,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也发扬抗疫精神,症状缓解后及时返岗,保证了医疗救治的正常运转。也因此,医院要做到切实加强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实轮流休假制度,配齐防护物资,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解决医务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对医务人员发放临时性补助。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禹庙村党委副书记蔡小雪介绍:
我们开展“药品互助帮帮团”活动,设置爱心药品分享箱,倡导村民共享药物,把家里多余的药物都拿出来,放进去按需取用,放入整盒退烧药,需要的人拿几颗或者拿一板,大家相互帮忙。在这一过程中,村民素养也提高了。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
如果有富余的药品或者有医疗物资,也可以及时向邻里乡亲们提供帮助。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如果有些乡亲邻里有发热症状时,你有富余的药品,特别是退烧药,请及时分享一下,这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通过这种互助的方式,能够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缺药、少药、药品不均衡的问题。据聂春雷司长介绍,针对缺药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已经建立了日调度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每天统筹调度药品和其他重点医疗物资,现阶段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医疗机构要有药用,也鼓励地方政府集中采购。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介绍:
村(居)委会,(应)提前未雨绸缪的做好知识宣传,比如张贴宣传画、走访、发放知晓卡等。
返乡务工和经商人员,(应该被)组织起来,作为志愿者,充分发挥邻里、乡里之间的关系,传递相关的科学知识。
要发挥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的作用,通过老师对他们进行科普,让他们成为科普的宣传员。老年人可能不愿意听从我们的劝导,但是孩子的话是比较能听进去的,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工作。
健康宣教是预防的一部分,更是及时治疗的一部分,应该组织一切可带动的力量,形成健康科普的环境。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介绍:
第一,要组织大家学好用好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正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基层诊疗与服务指南,近期也会发布。
第二,要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的作用。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病房的,可以做一些重点带教。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第三,要发挥村医乡医人熟地熟优势。全面动态掌握居民健康,对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实现非药物治疗,比如氧疗、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和指导。重点是药品用得合理、用得对路。
第四,推荐和鼓励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的中医药资源去治疗和支持,改善新冠病症。
目前基层首诊门诊量达到了60%,如何确保诊疗质量,关乎着“保健康、防重症”的第一道关口,应当重视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和提升能力。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